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5月04日 星期三

    读史的三个境界

    黄朴民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5月04日   13 版)

        作为一名历史学教学工作者,我在长期的教育与科研实践中,对历史的阅读与解释,始终秉持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史学求“真”。内容的真实,方法的科学,这是历史阅读与研究的核心宗旨。回顾和总结历史上的人物、事件、文化,与从事其他学科的研究一样,也需要广泛占有资料,充分尊重事实,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考镜源流,发隐烛微,提玄钩要,正本清源。用历史的方法来复原历史,再现历史。

     

        历史学研究强调对事物进行整体性、宏观性把握,注重于整体性、系统性再现已成为陈迹的历史与文化。如对于历史人物的认知与评价,既必须重视对重要历史人物的了解,又应该关注于相对冷僻、一般人不尽熟知可又对历史进程产生过影响的人物的考察,注重细节的挖掘,注重疑点的澄清,使得历史人物的群像呈示出立体化、丰富化的特征。

     

        历史学研究主张在考察事物过程中注重历史演进的延续性、关联性,尽可能地保存相关的史实,为后来研究工作的开展与深化提供依据。提倡对事物予以辩证性、多元性思维,“知人论世”,据事直书。为今天文化建设的开展提供足资启迪的参考,为营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家园提供弥足珍贵的资源。与此同时,历史学的阅读与研究追求在总结历史过程中致力于拾遗补缺,复原细节,更准确地反映历史的全貌,纠正以往历史诠释中的误读。

     

        史学求“善”。中国史学的传统,除了求“真”之外,也注重求“善”。即史学既要科学地重现历史的原貌,恢复历史的真相,同时还要致力于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起到教化的作用,凝聚和释放正能量,凝聚人心,引领人们追求高尚积极的生活。优秀的历史研究成果必须发挥传播正确历史观念、历史知识,起到鉴古知今,为现实社会生活提供宝贵启迪功能的作用。这就是说,历史学成品必须通过生动、形象、亲切、自然的艺术语言,来说历史的“理”,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必须具有历史的深度,提供历史的智慧。任何优秀的历史著作,都应该能按照现代意识对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进行正确的解读,从而沟通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真正启迪人们的心智。

     

        因此,在历史的阅读与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同样应该将史学求“善”的意识贯彻于始终,我们在阅读中所关注的文化精神,必须是洋溢着积极向上的健康意识,我们在阅读中所重点投入的内容,必须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我们在阅读中所特别关心的,必须是古今中外那些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就。从而使我们民族的魂魄、我们民族的精神得以形象的写照,为当代的中国人在新的历史时期锐意进取,再铸辉煌,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寻找历史的借鉴,文化的启迪。我认为,这就是历史之“善”,至真至纯,弥足珍贵。

     

        史学求“美”。这里的“美”,不仅仅是指美妙的文藻,华丽的修辞,更重要的是指一种美感,一种氛围。它是史学存在的意义,也是史学追求的境界。

     

        对我们中国人来讲,历史的阅读之“美”,就是通过阅读与研究,发现祖国的“美”,歌颂祖国的“美”。无论是祖国的景物、祖国的风俗、祖国的故事、祖国的人物、祖国的历史,均予以充满感恩的认知,进而予以充满激情的描绘,予以富有生命的重现。这是历史的回顾,更是文化的寻根。家乡与祖国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生命的源头,是人们精神的港湾,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不管你走得多远?也不管你有怎样的成功?你总是会时不时地回望你灵魂的皈依之所,梦萦于斯,心归于斯。

     

        换言之,我们应该把“祖国”看作是自己生活中的最高意义,将国家的历史与文化看作是最值得留恋与记忆的美好对象。为此,我们理所当然要怀着深厚的寻根意识,不遗余力将自己祖国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往昔岁月,记忆残片融化入自己的血液之中,并能够和其他人一道分享自己的愉悦,分享自己的感悟!

     

        显而易见,阅读历史,是要让我们重新回归到过去的生活,走入曾经发生过的历史的深处。历史的意义,归根结底,是要帮助我们弄明白“从何处而来,往何处而去”的终极意义。毫无疑问,我们正在走向现代化,这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为便捷,变得更为富裕,变得更为体面。但是,我们也忧虑地发现,现代文明并非绝对优越,它在让我们享受种种物质上好处的同时,也往往使得我们迷失精神上的自我。

     

        所以,人们在仰头前行的时候,更有必要回首寻觅。找回自己失去的以往,找回自己错过的风景。“慢慢走,欣赏路边的风景”,固然重要;“回头看,带上往昔的梦幻”,同样迫切。整个历史,就是一部教人们“回头看”的好书,它告诉人们,生活不是单调的,回顾历史,认知历史、感恩历史,也是人们生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历史也不是虚幻的,它就活在布满青苔的石板桥上,活在灯影桨声的古河道中,活在你我所有人的魂牵梦萦之记忆深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