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3月30日 星期三

    本期导读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3月30日   01 版)

        瑞典文坛最大家乱:《最后一头猪》大战《世纪情殇》

     

        一个是名震北欧的女权分子,一个是世人皆识的学院常秘,二十五年婚姻突然崩溃,嘴战不停,讼战不息,笔战不止。两年前,伴随着满城风雨,瑞典学院院士和前常任秘书霍拉斯·恩达尔痛苦而狂暴地结束了和赫尔辛基大学北欧文学教授、女权团体“八团”创始人之一埃巴·维特-布拉特斯特伦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婚姻。现在,六十二岁的维特-布拉特斯特伦和六十七岁的恩达尔几乎同时出书,延烧战火于纸上。

     

        (详见4版)

        看《少帅》,说张学良

        电视剧《少帅》演了张杨共同发动西安事变,但浓墨重彩写的是张学良,使人觉得张学良无疑是西安事变的的主角。这样刻画,不单因为电视剧《少帅》的主角是张学良,更因为以往的历史评价都说事变的主角是张学良。说起西安事变的发起人,人们总说“张杨”,张总是在杨之前的。但张学良晚年却说了一句惊人之语:“西安事变的主角是杨虎城。”张学良本人在20世纪50年代撰写的《西安事变反省录》中曾说过自己是主角:“平心而论,西安之变,杨虎城乃受良之牵累,彼不过陪衬而已。”但晚年张学良口述史却颠覆了这一说法:“他(杨虎城)是西安事变的主角哇,不过名义上我是主角了。”

     

        (详见7版)

        高全喜:儒家只是现代宪制的资源而已

     

        近些年兴起的国学热中,似乎都是从文化保守主义转向了政治保守主义,强调政治儒学的兴起。我觉得重视现代性的政治方面,确实比着重于传统文化道德层面来说,更加有问题意识,这点我还是赞赏的。但是,对于现代政治儒学中那种顽固地认为中国的传统政治中就有解决现代性的法宝,甚至无视现代性对传统政治的本质性冲击和挑战,认为传统的政治治理,就能够解决中国近一百年来社会重大转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政治形态和国家形态中的问题,用中国传统的治理方式,尤其是三代之治的治理,就能解决现代中国的国家构建问题、政治制度问题的看法,我觉得是非常虚妄、不切实际的,其实是陷入了守旧主义的泥潭。所以对于中国当代这种政治儒学的高调,我很不以为然。

     

        (详见9版)

        重振中华人伦文化

     

        人伦关系,是建立在伦理的基础上通过人们的情感信念来处理的关系。重视伦理道德和人伦情感,是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最突出的贡献之一。连美国前总统布什都承认这点,他在任的一次中国新年时,对华人讲话说: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很大,其中一个贡献就是家庭伦理。中国自古便以家庭为社会的细胞,但这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却受到过分的批判。新时期之前看巴金的《家》改编的电影,有几个片头大字:“家,宝盖底下一群猪。”那个时代,对家庭、家族及其文化,都是贬抑的。人之初,从家教始。亲子之互爱出诸人的自然天性,是不计功利的,是不计“支出”“收入”的,与市场上的买卖交易是截然不同的。这种亲子间的天然关爱和无私的慈孝精神,是其他人际关系所无法比拟的,这是人类爱心的初始种子,也是起点和基石。教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也是道德启蒙的起点和基石。

     

        (详见15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