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3月23日 星期三

    在“老游戏重返童 ”里年

    凌艳明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3月23日   16 版)
    “老游戏”系列(跳房子、竖蜻蜓、走月亮、纸风车、放风筝),徐鲁/文,钟兆慧、董肖娴、彭婷/图,明天出版社2015年2月第一版,90.00元

        回忆古老时光,记录智慧传承。

     

        明天出版社出版的“老游戏”系列,以绘本的形式呈现童年游戏的趣味和神韵,将那些散落在民间、流传久远的传统游戏重新带回到今天孩子的生活当中。

     

        看到“老游戏”绘本里面一个个熟悉的游戏,思绪就会被回忆包裹得满满的,童年一下就涌到了眼前——几十双小眼睛,眼巴巴地看着老师,就等着他一动嘴巴说“下课”,然后人流如同开闸泄洪一般,奔出教室。操场瞬间被瓜分,好像提前分配好了似的,踢毽子、跳绳、扔沙包、跳方格、打弹珠,井然有序地开展了……那是一个纯洁、简单、快乐、无忧无虑的年代:玩泥巴、过家家、捉迷藏,迟迟不肯回家被妈妈打;几个小伙伴坐在一起嚼一毛钱一颗的大大泡泡糖,还不忘时不时吹出来比一比谁的泡泡大……那是一段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老游戏”回忆的是一段古老的时光,记录的是人类智慧的传承。七夕乞巧、走月亮、抬轿子、老鹰捉小鸡、翻花绳、拿大顶、木头人,种类繁多,活灵活现。无论哪种游戏,都是人类想象和现实生活的独特结合,从中可以窥见那久远的朦胧的现实世界,窥见人们的思想、情感、道德和精神面貌。儿童离不开游戏,正如鱼儿离不开水,没有游戏,就没有完美的智力发展。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游戏——这是一扇巨大的、明亮的窗子,正是通过这扇窗子,关于周围世界的图景、概念的令人赏心悦目的光流,才照射到了儿童的精神世界。”

     

        儿童游戏有助于促进儿童认知世界的能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手脑互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其意志力、勇气和坚毅的品质。在浮躁功利的现代社会,IPAD、智能手机、电动玩具等越来越成为孩子的保姆和游戏的伙伴,流动的影像和程序式的设置使孩子丧失了语言表达的欲求和思考的动力,缺少了心灵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丧失了儿童应有的“游戏精神”。市场经济下,由于商业利益的驱使,某些智能型游戏产品的开发,使儿童游戏从一种独立于常规、习惯、制度的活动变成一种消费行为。这些智能型游戏产品、电子游戏所具有的情境的固定性,过程的刺激性、游戏的可重复性,容易使儿童过度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从而使儿童在游戏中丧失了与现实、与他人进行对话和交流的愿望和能力,违背了最初的游戏精神。

     

        “老游戏”绘本则注重激发儿童的主动性和培养其探索精神。这套书选取了各地孩子常玩的80多个游戏,用浅显的散文笔调详细地描述了游戏的特点和玩法,以及它们能够带给孩子的乐趣和益处。绘画作者经过多方考证,几易其稿,力求最真实、真切地还原老游戏的原貌,用鲜活的笔触将游戏场景完美呈现。它就像一部百科全书,趣味型、运动型、模仿型、技能型、智力型等各种各样的游戏,适用于不同的年龄层。丰富的语言和动作体验,使儿童沉浸在亲子互动和交流的快乐之中,而这种经历也会深刻地留在儿童记忆里,播下智慧的种子。

     

        对于现代儿童来说,这套“老游戏”绘本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它让封存的记忆再次打开,鲜活起来;让古老的游戏有了传承和再创造的可能性;让亲子之间有了更多的分享和回味;让儿童更真切地亲近自然,回归本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