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3月23日 星期三

    徐江:让童书光华绽放“西部”

    海飞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3月23日   06 版)

        “西部不亮东部亮”,这是业界有人形容我国童书出版东西部差距越拉越大的生动写照。然而,西部并不沉默,一批有情怀、有抱负、有眼光、有实力的出版人在大浪淘沙的比拼中,不甘落后,逐渐崭露头角,打造出西部的出版品牌和出版影响力。

     

        在童书出版飞速发展的“黄金十年”里,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改变着中国童书出版的版图和格局。“一江春水向东流”“西部不亮东部亮”,这是业界有人形容我国童书出版东西部差距越拉越大的生动写照。一边是“天下童书,半出华东”,以“华东六少”为代表的东部,童书出版迅速崛起;另一边是占大半个中国的西部,童书出版整体“沉闷”。东部西部,反差强烈。然而,西部并不沉默,一批有情怀、有抱负、有眼光、有实力的出版人在大浪淘沙的比拼中,不甘落后,逐渐崭露头角,打造西部的出版品牌,并有指望成为下一个“黄金十年”的影响力人物。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社长徐江,就是这样一束闪亮在童书出版界的“西部之光”。

     

        “北办”怎么办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既是一家西部出版社,又是一家边疆地区出版社、少数民族地区出版社。怎么立足西部、走出西部,既发挥地域特色、又克服区位弱势,是徐江避不开、躲不过、必须直面的首要问题。徐江的回答是:立足西部,走出西部,在参与国内同业的竞争中打造青少社的影响力。

     

        在上世纪末的文化体制改革后,受出版资源和发行渠道所限,新疆青少社也经历了依靠教材教辅合作出版谋生的阶段。然而,事实证明,单靠合作出版并不能为出版社的长久发展积累有效资源,对于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而言,也多是“为他人做嫁衣裳”,难以真正发展壮大。于是,“到北京去”,在文化资源集中的北京设立办事处,做好自有品牌童书,成为新疆青少社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切入口。

     

        时至今日,西部出版社在京有办事处、有出版中心、有分社的寥寥无几,更何况是新疆!新疆青少社北京办事处成立之初,社里的目标是一年亏损,两年持平,三年盈利。但在发展的最初几年,“北办”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07年,社里对于“北办”的发展有各种不同的声音,甚至多有撤销的提议。作为社长,徐江顶住压力,力排众议,在“北办”最困难的时候不但没有撤销,反而给予更大支持,几年间持续加大投入,坚持让青少社“走出去”。徐江想得大、看得远,青少社的“走出去”不单是在地域上向资源集中的地区靠拢,更要在出版意识上突破固有的地域限制。

     

        从此,“北办”像一颗钉子一样,牢牢钉在了北京这个出版文化的制高点上。“北办”一手抓引进,一手做原创。在成功引进美国的“贝贝熊”系列图书后,立即着力抓中国原创,并依托原创成功走向世界。

     

        2009年,编辑看到了儿童文学作家保冬妮新创作的一部图画书书稿——《北京记忆小时候的故事》,作品中深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和浓浓“京味儿”打动了徐江,他当即决定由青少社来出版这套书。这套书是青少社成立北京办事处之后,在与内地出版社同台竞争中争取到的第一个优秀选题,也是青少社在选题层面“走出新疆”的一次突破。在徐江看来,只有参与无地域差别的竞争,才能真正提升青少社的品牌实力。《北京记忆小时候的故事》的出版,表明新疆青少社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位。2010年地坛书市时,时任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的蔡赴朝同志看到了这套京味儿十足的图画书,对随行人员曾说,你们瞧瞧,北京的故事让人家新疆的出版社给做了。

     

        紧接着,青少社立足传统文化的发掘和传承,在没有项目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启动了第一套原创绘本“国粹京剧图画书系列”。这是一个立意讲好国粹、讲好京剧、讲好中国故事的特大型图画书工程,从创作到出版历时5年,聘请了国内一流的文字和图画作者。对于一家边疆出版社而言,这样的投入和眼光,以及决策背后所拥有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即便在今天看来也是弥足珍贵的。2010年,“国粹戏剧图画书”系列的前两本《三岔口》《窦娥冤》上市,但当时市场反应平平,没有取得预期反响,编辑们一度对高投入高成本做原创童书的未来产生了怀疑。又是在这样的抉择时刻,徐江告诉大家做原创贵在坚持,要精心打磨图书品质,更要耐心等待市场的回应,只要我们用心做好书,一定会得到读者的认可。徐江的坚持和鼓励给了编辑们前行的信心,又经过3年多时间的潜心打造,2014年底,“国粹戏剧系列图画书”首批7本在第二届上海国际童书展上集体亮相,一经问世就得到了出版界和广大读者的高度认可,创造了一年3次再版的销售业绩。这套书的成功出版,不仅为青少社提升了品牌影响力,也坚定了徐江做原创童书的决心。

     

        在创作推出“国粹戏剧系列图画书”的同时,青少社又相继推出了“阿凡提经典故事绘本系列”,水墨丹青与中国故事完美融合的“故事中国图画书系列”,以及英雄史诗绘本《中国三大史诗·江格尔》系列等精品原创童书。这些耗时数年打磨的高品质原创童书,让青少社实现了从出版资源到读者群体的“走出去”,童书销售码洋从十几年前的几十万跃升为七千多万,图书市场从西部边疆走向全国。

     

        一不亏心,二不亏本

     

        “新疆青少社既要出好书,更要出好编辑。”徐江十分重视出版社编辑队伍的建设。徐江信奉叶至善先生对开明书店讲过的一句话:做出版要“一不亏心,二不亏本”。这句话从他投身出版那天起,就被视为是自己从事出版管理的圭臬。同时,也是他对青少社编辑人员基本的从业要求。

     

        在徐江眼里,“一不亏心”,既包含了对作者的不亏心,也包含了对读者的不亏心,还包含了对社会的不亏心。对作者不亏心,意味着稿酬要与作者付出的劳动价值对等,意味着图书的形色要与内容相统一,意味着在全媒体、多介质、广渠道的出版格局中最大限度最大可能地传播图书的内容和精神;对读者不亏心,意味着物有所值,价无虚高,意味着对不同内容需求、不同阅读方式的读者的多重满足;对社会不亏心,意味着责编的图书要能体现出版社作为“传播人文精神之公器”的社会担当。要做到这些“不亏心”,需要编辑对出版工作的高度责任心,也需要出版社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奖惩机制。由于之前管理的松散,上任第一周徐江就接到了总局的编校质量处罚通知,青少社的教辅图书质量被列为不合格。规范出版流程、建设编辑队伍、提升编校质量,成为徐江上任后主抓的第一项工作。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青少社拥有了一支高水平的全科编辑队伍,编辑们数次代表新疆出版业参加韬奋杯编校比赛。在2011年国家教育部对教辅出版实行资质管理时,青少社顺利取得了教辅全科出版资质。直到今天,青少社的出版物质量都保持在较高水准,为图书的高品质奠定了基础。

     

        “二不亏本”则强调编辑对出版社的责任担当。在徐江看来,“不亏本”就意味着编辑提出的每一个选题和每一本图书的形式,都要建立在对市场有足够调研、理性分析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意味着编辑从选题策划到编辑加工再到成书发行,都必须时刻控制边际成本,意味着编辑不单要做好印前工作,而且要参与图书的营销,让图书的内在价值最大化,让读者的阅读感受最佳化,让自己的劳动价值最大化,让出版社的效益最大化。

     

        作为出版社的当家人,徐江认为,要把出版社做成百年基业,没有百年树人的持之以恒是不行的,无论市场化、数字化程度多么高,人才是第一位的。青少社不仅要出好书,还要培养出好编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好书不语,功在编辑。在徐江的努力下,青少社建立了一整套让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造就了一个让编辑施展才华的空间。

     

        “第一个吃螃蟹”

     

        在童书出版界,徐江给人的印象是低调、沉稳、不事张扬,有读书人的静气,胸有城府气自闲。其实,他低调中藏着胆识,定力中更有魄力,颇有些西部传奇里孤胆英雄的风发意气。西部没有螃蟹,但徐江做了不少“第一个吃螃蟹”的事。

     

        2013年底,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开始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由于地处边疆,新疆区内的出版社一直没有进行转企改制,政府财政与项目资金也多有倾斜,多年来习惯了体制内的生存方式,各家出版社都视转企改制为洪水猛兽。而徐江思考的却是,如何利用改革的机遇和红利将青少社做成百年品牌。徐江积极带领青少社转企改制,同时,坚持品质第一,坚持以人文价值为图书的核心追求,坚持童书出版对社会效益的坚守。

     

        青少社虽然是一家边疆出版社,但徐江的出版意识和在数字出版等新业态所做的尝试却不曾落后。几年前,在大家对数字出版尚存质疑的时候,青少社就与多家数字出版公司展开了业务合作,成为西北第一家获得数字出版资质的出版社。由于超前的战略眼光抢占先机,仅2010年,新疆青少社在中国移动阅读基地获得的数字版权收益就达百万元。

     

        在全国500多家出版社纷纷进入少儿出版领域、争夺畅销书作者的时候,徐江把目光转向了小作者。在常年与小读者接触的过程中,他发现一些爱读书的孩子拥有非凡的想象力和扎实的写作功底,这些孩子笔下的故事丝毫不比作家逊色,更能引发孩子的共鸣。徐江提出了“孩子讲给孩子的故事,孩子分享孩子的快乐”这一着眼小作者的出版计划,让童书真正从孩子中来,到孩子中去。经过几年不懈努力,青少社相继培养了劳逸凡、番茄小一哥、宋驰北等一批优秀小作者。

     

        “看见了长江黄河的源头,就看见了中国西部;找到了太阳月亮的归宿,就找到了中国西部。”中国西部,天宽地广,大有希望。西部的童书出版,同样如此。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