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3月09日 星期三

    印度关注中国农村变革经验

    燕婵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3月09日   16 版)

        日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外研社)与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集团联袂在印度推出“中华学术文库”三部新作(吴象《当代中国农村改革实录》、李书磊《村落中的“国家”——文化变迁中的乡村学校》、方江山《非制度政治参与——以转型期中国农民为对象分析》)。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公使刘劲松、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副司长许正明、印度中国经济文化促进会秘书长默罕默德·萨奇夫(MohammedSaqib)等出席,共同见证这三部讲述中国农村变革经验的力作在印度重磅首发。

        这三部新作由外研社人文社科工作室策划翻译并编辑出版。《当代中国农村改革实录》系经济学家、资深“三农”问题专家吴象先生关于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历程研究的专著,正如经济学家于光远所评价的那样,本书“是一个有着亲身经历的改革者的历史记录,它提供了完全可信的史实,反映了这个时期农村改革曲折的历程和复杂的矛盾,分析了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和面临的问题”。李书磊的《村落中的“国家”——文化变迁中的乡村学校》从另一个角度观照中国农村,该书以田野调查和实证研究为基础,开拓了国家-乡村互动关系的研究新视野,关注了乡村教育在乡村与国家关系中扮演的角色,并着重探讨了现代文化转轨过程中,中国文化的重新塑造以及知识分子所扮演的角色。方江山的《非制度政治参与——以转型期中国农民为对象分析》则以转型期的中国农民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从“非制度政治参与”这一具有开拓性的理论视角出发,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参与研究的理论框架和体系。

        刘劲松公使指出,中国和印度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对处于相似发展阶段的中印两国来说,是关系国计民生与国家战略发展的大事,两国领导人对此都尤为重视。这三部作品从不同角度聚焦中国最有典型研究意义的三农问题,其外译出版有助于外界了解中国基层社会生态,使中国当代前沿学术与世界形成良性交流和对话,希望今后有更多这样的努力,促进中印在三农问题上的相互了解和借鉴。

        三本书的作者都是中国农村变革实践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吴象先生曾任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书磊先生曾任中央党校副校长,方江山先生现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研究局局长。因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这三部著作的共同特点。这三部著作呈现了中国农村的不同侧面,尤为难得的是,其书写并不艰深枯燥,而是深入浅出地展现了一个真实切近的中国农村社会,并提供了重要的学术观点与实践智慧。其中的很多经验对处于相似发展阶段的印度来说,尤其有借鉴参考的价值。

        这三部著作是外研社-施普林格“中华学术文库”的最新成果,该文库是两家出版社于2012年8月启动的战略合作项目,旨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当代中国研究中最有代表性的学术经典翻译成英文,介绍给全世界读者,被誉为中国学术经典“走出去”的标志性事件。该文库已出版20余种图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