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2月24日 星期三

    《复仇的火焰》:一部未完的“红色”史诗

    马榕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2月24日   14 版)
    闻捷
    《复仇的火焰第一部动荡的年代》1959年作家出版社版《复仇的火焰》
    叶浅予所绘插图

        “红色经典”文学以小说为主,诗歌甚少。像现代诗人闻捷的长篇叙事诗《复仇的火焰》,就几乎被遗忘了。每当人们提及闻捷,首先想到的还是他的短诗集《天山牧歌》。究其原因,想是与作者48岁以身殉道,《复仇的火焰》未完成有关。《复仇的火焰·第一部动荡的年代》1959年3月初刊于《收获》,7月,正值庐山会议召开,8月成书出版,恰处在风口浪尖上,接下来,书运多蹇,就可想而知了。

        《复仇的火焰》原定三部,每部作者都拟定了标题:第一部《动荡的年代》、第二部《叛乱的草原》、第三部《觉醒的人们》。但实际上,只出了第一、第二两部。而且第一部分两种版本出版,第一种是1959年8月与田间的《英雄战歌》、臧克家的《李大钊》同属“诗刊丛书”,第二种是1962年11月再版,与第二部同出。三年内,作者已做了大幅删改,面目大变,不变的是出版单位作家出版社。

        作者的初衷是将1950年彭德怀率领的第一野战军进军新疆,“美国驻乌鲁木齐副领事马克南亲自策动的;美蒋武装间谍乌斯满,假借‘保教保命’的旗号”,在新疆巴里坤草原发动的一次大规模武装叛乱“用叙事诗的形式把它写出来”。并且“想通过这首长诗,记载下解放初期聚居在巴里坤草原的哈萨克人从怀疑、反对到拥护共产党的历史过程,记载下帝国主义者和民族反动派的幻梦和末路”。而且还“想争取在两、三年内全部写出”。但是,事与愿违,没能完成。《复仇的火焰》第一部经删改后,原意尽失,第三部仅开了个头。

        要说第一部变化最大的地方是章节的划分。初版本原分六章,每章各有一目。目次为:第一章“大军西进的时候”;第二章“静静的巴里坤”;第三章“华盛顿密使”;第四章“巴哈尔与苏丽亚”;第五章“沙尔拜回来了”;第六章“阿尔布满金哪里去了”,最后是“后记”。再版本则改为五章,没有了“目次”及“后记”。原因是经过了调整与删节,内容与原目已不符;“后记”也因所交待的写作计划已不存在,故而没有再存留的价值了。但对研究者来说具一定的参考价值,尤其是透露出创作动机。

        在取消了“目次”的前题下,书前增加了一首“序诗”,然后是“第一部”的“前奏曲”。“序诗”是作者1961年新写的,为的是改变原诗的创作形式,将直叙改为倒叙。通过“我”重回阿克塞草原,“打马走过浩渺的苏干湖滨”,看见一改往日的壮丽景观:浑圆的落日,平静的湖水,五颜六色的流云,苍茫的雪山,南飞的大雁等等,满怀激情地向遇上的一群牧民讲述了“久已蕴藏在我的心中”的“复仇的火焰”的故事。并以此为引带出了全诗,增加了叙述上的委婉。而“前奏曲”则是第一章第一节改编的,意在首先点明“史诗”的时代背景及第一野战军进军新疆的战略意义。然后才是第一章大幕开启。读者如置身剧场,屏息以待。作者为达到此目的,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尤其是“序诗”,诗意优美,画境动人,不失佳作。而改编后的“前奏曲”,则与第一章第一节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讲述了第一野战军沿线全歼胡宗南、马步芳军后,兵分两路继续西进,然后解放兰州,又分兵三路,挺向酒泉、银川、西宁;而初版则是,大军兵分两路,直向大西北兰州挺进,诗至此而止。兰州尚未解放。当然,接下来,改版的进军线路也有所改变。

        然后是章节的变动。当然,变动的目的是为内容服务。章的变动,是指章与章之间的变化,最突出的是采用合并的方式。既第一章和第三章,经改编删“节”后,合并为再版第二章。其中第一章删去了第三、六节;第三章不用第一节外,余下五节接其后。这样,必然内容有了很大变化。就是将第一章有关美国领事马克南的密谋策划和第三章的马克南的阴谋实施,两者相关内容统一表现。如此,比原版的第一章显得叙述更加集中,结构也更加紧凑。作者也注意到了这一点。除此,还将原第二章,上调作为再版第一章,互换。为的是以先展现未解放的牧民,在头人阿尔布满金的压迫下,是过着怎样的奴隶生活为起点,为以后的故事展开有个顺理成章的依据;一改原来马克南先现身的阴暗场面。经过如此调整,章节已起了很大变化。除前二章外,再版本对应的初版本是:第三章对应第四章;第四章对应第五章;第五章对应第六章。大的调整都集中在前三章。看似少了一章,实是已合并。至于节的变化就繁复多了,每章节数都有变动,而且增多减少。其中有一章之间的调换,有章与章之间的调动;还有节与节之间的,调节,插节,分节,增节等等,为的是理顺文意。

        章节调整必然引起全书结构的变化,故原目次已不适用。如前所述,再版的第一章,即是原版的第二章“静静的巴里坤”。书的开场是以巴哈尔带领十三骑进山打猎回归途中与突来的暴风雪奋力博斗的场面展开的。

        全诗每章前都有或文、或诗、或谚语的“致辞”。也随着章节的变动而变动。如第一章、第三章,原都是“文”,现改为诗,以求全诗的整体性。只是原第一章是“摘自《第一野战军1949年8月的政治动员令》:在此伟大历史进军的当前,特号召全军指战员、战斗英雄、模范工作者,全军一致,勇往直前,为干净、全部消灭甘宁青三省匪军,解放整个大西北而战斗!”如果将其与诗结合起来看,更能清楚地知道作者创作的意图,也能直观的感受到历史的氛围。当然,“动员令”的发布者,涉及的是原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

        纵观修改后的版本,虽艺术上更趋完美,但内容上却出现了脱节。出现了描述不够鲜明,主题不够突出,甚至歌颂的本体都没有了等等弊病。一定程度损害了诗歌的主旨,削弱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在《收获》刊载时,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的名字随处可见,到了初版,则加以删除,至再版,更是连影子都不见了。初版的第一章,原有第六节,讲的是前哨指挥官任锐回忆“他们跟随着现在的纵队司令……经历了残酷的五次围剿,经历了光辉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蒋日伪三面夹击的八年抗战,现在又经历着全国解放战争”。在接受新疆的前哨任务时,“纵队司令曾和他促膝谈心,他思索着纵队司令的一言一语”。整节,都是以“纵队司令”为中心,歌颂“纵队司令”的丰功伟绩。虽然,这里没有点明“纵队司令”的名字,但人们仍可按迹猜出。而且,诗中特别说出,任锐和胡德成团长都是湖南人,与纵队司令同乡。凡此种种,至再版整节删去。原诗刊载时,这一段五个小节,皆以“彭总”打头,初版“彭总”没有了,以“纵队司令”代之。至再版,连模糊的“纵队司令”也不用了。这样一再的删除,失去了作者创作的初衷。如果说初版时,形势严峻,作者在短时间内只是为了删除;那么再版,三年的时间,作者又一次修改则在于艺术。

        在修改中还有个时间问题,前面已说过,两版解放的城市不同,一个是兰州,一个是玉门。解放兰州的日子是1949年8月26日,解放玉门的时间是1949年9月26日。也就是说,作者有意将诗歌背景往前推了一个月,想是与诗中叙述的历史事件相吻合吧。

        因第一部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加上接下来不断的批斗、审查,作者已不可能再创作第三部了。与其“顺应潮流”,倒不如主动搁笔,这或许是闻捷的真实想法。可是这一搁,他就再也没有机会拿起笔了。

        另外,第一部《动荡的年代》初版是小32开本,再版是大32开本。前者是叶浅予的5幅漫画插图,后者改为彦涵粉彩画,也是5幅,但所表现的内容各有异同。这一换,竞是亮瑜互现,各具特色。尤其是彦涵的插图,两部画风各不相同。第二部改为木版画,成了此版的一大亮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