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1月27日 星期三

    必然的未来以及“我们是谁”

    猫叔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1月27日   22 版)
    《必然》,[美]凯文·凯利著,周峰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年1月,58.00元

        到底什么是时代的趋势?这是个困难的问题,30年前,《连线》杂志的创始主编凯文·凯利迎接了网络时代的到来,见证了网络对时代的巨大改变。对于网络时代未来的发展趋势,凯文凯利认为我们不是想的太多,而是太缺乏想象力,其实对于人类来说,未来总是笼罩着层层迷雾。凯文·凯利在《必然》一书里结合这30年网络技术所带来的巨变和现在的热点技术对未来做出了他的预测。

        在《必然》的描述中,未来是霍洛思(Holos)的世界,所谓霍洛思,是全体人类、计算机、手机、各种可穿戴设备、各种智能设备、各种传感器靠着网络紧密连接起来的世界。而如今正是这个时代的开端。这种紧密的联系开始有了一定的雏形,一个巨变的时代开始形成,而这个时代的开端就是凯文凯利所说的形成(being)。

        纵观《必然》全书谈论的几大趋势,其实可以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技术上的变革,有知化、追踪、重混、过滤。第二类是观念和生活方式上的变革,有使用、共享、屏读、提问、互动。

        开启一个时代需要相应的伟大技术,未来在交通和通讯上最深刻的变革无疑是知化(Cognifying),所谓知化就是智能化的一切,绝大部分的事物都安装了智能部分,可能是一个芯片也可能是某种传感器,更强大的但并没有独立意识的人工智能帮助人类更好的生活,它们能做大部分你做不到或者枯燥的事情,比如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空投快递,处理海量的数据,无人开采矿产,无人制造工厂等等,而人类的工作是监视和维护。

        而这种知化世界的形成除了依赖人工智能技术,还依赖追踪(Tracking),重混(Remixing)和过滤(Filtering)的技术。这三个是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技术。对于追踪和智能的共同协作收集到的数据,处理他们的能力和方式也非常重要,重混是一个方向,这要求把信息当做材料一样进行各种的加工,一条朋友发送给你的信息可能混合了一个他亲自用软件修改过的电影片段、一首诗、一首修改过的音乐等等。最后的关键就是过滤的技术,如何挡住垃圾和你不需要的信息这是将会是一种必须。改变往往是颠覆的,让人意想不到或者不太容易接受的。直到如今都有老年人认为照相机会摄走人的魂魄就可见一般。

        生活方式的第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屏读(Screening)。我们将会成为屏幕之民,便捷性成了最重要的考虑,网络技术让人类严重依赖各种智能设备,但是会越来越不需要或者没办法独自占有它们,比如GPS导航系统,云存储系统,Uber的打车服务,大部分时候获得使用权就已经足够,这就是使用(Accessing)。在火车发明之前,各地的时间是根据太阳的变化所确定,火车的运行需要统一和精确,所以在1883年11月18日,美国全国统一的铁路时刻表诞生。这是一种新的时间观念-标准时的诞生,标准时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如果标准时是建立在火车运营之上,那么网络时代的使用观其实是建立在另一个想法之上的,那就是共享(Sharing)。Uber的本质就是让愿意把私人汽车的运载能力暂时分享出去的人和渴望暂时获得汽车使用权的人联系在了一起。这分享和使用一模式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是一个深刻的改变。阿里巴巴、外卖软件等等他们并不贩卖商品,他们只是帮助联系愿意分享和愿意获得使用权的人。这种模式在网络时代之前是难以实现的。

        未来必然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那么如何分辨值得阅读的信息,如何获得可靠的专门化的建议?这就是提问(Questing)的必要性。人类不停的在互联网上提问,使用搜索引擎,使用wiki百科,使用知乎,使用GPS,使用地图软件,使用大众点评,每个人都不停地收集信息,渴望得到数据库,得到设备,得到其他人的帮助,也有无数的人在网上回答问题,维护wiki百科,发布软件。这是一种新型的互动(interacting)。而以前,如何认识陌生人以及互相之间的信任都是一个问题。

        相对于生活方式和观念上的改变,未来的变革还给我们带来了更深层次上的变化。这种变化是难以察觉或者是难以评价的。最核心的问题正是凯文凯利在文章中说的我们需要人工智能告诉我们—我们是谁?如今互联网收集了我们大量的数据,照片、住址、教育信息、购买记录、浏览的网站、出行记录,同时互联网也在不停的利用这些数据,例如亚马逊,淘宝在根据你的喜好推荐商品,在未来,当云端有了我们一切的生理数据,社会关系数据,熟悉了我们一切的喜好,有了你的一切记忆,云端的资料仿佛变成了我们的一个化身,有关这个化身有一个有趣的电视剧,《黑镜》第二集第一集就设想了在未来我们如何和这样的化身相处。面对这个化身,你不得不回答我和它到底有何区别?我到底是谁?虽然这个问题难以回答,但是对自我的认知是被我们自己拥有的时空观,思考方式,社会组织方式所影响,而技术又深刻的影响这些方面。那么该如何面对新技术带来的影响必然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读本科时,对环境媒介学特别着迷,其中尼尔·波兹曼的三部曲《娱乐至死》《技术垄断》《童年的消逝》使我第一次认识到语言、书本、电视原来如此深刻地影响并塑造了我们的思想。

        如今尼尔·波兹曼对电子技术的负面影响的担忧似乎越来越变成了现实。尼尔·波兹曼认为每种技术即是恩赐也是包袱,网络似乎让人变得越来越不爱思考,一切都在吸引你的注意力,同时个人隐私更容易泄露,不负责任的言论更容易流传,出现了网络诈骗,黑客的各种攻击,或者你觉得这些并没有大不了,但是我相信当你看过看过黑镜第一季以后,你就会了解到媒体、网络、云端存储可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负面的影响。这部电视剧正如其名,照出了网络技术带来的痛苦、错误与代价。正如《必然》里所说的那样在未来负面事物也会同样的进化,也会有知化、重混、追踪等等,而如何面对,如何限制,如何与负面事物抗争或许会是我们永恒的任务。

        在回答“我们是谁”这个问题上有两部作品我非常喜欢。第一部是动画片,叫“psycho pass”。在这个未来的世界里,心理测量技术为所有人安排好了一切。“Psycho pass”所处的世界是技术决定论的世界,技术代替我们思考,一切文化生活都要服从于技术。这是尼尔·波兹曼所警惕而且反对的世界。第二部是电影“Gattaca”。这个世界是另一种技术决定论的世界,你一出生你的未来就被基因所决定。为了打破基因的枷锁,主角们迷惘、挣扎、追寻,用尽一切去回答自己到底是谁,自己和基因的区别在哪,真正的演绎了一曲人性的赞歌。

        我们要面临的未来和“psychopass”以及“Gattaca”所处的世界也许会非常不一样,但是我们面临的问题确是相似的,未来会必然到来,不要让技术代替我们思考,能拯救人类的终究还是人类自己。这就是为什么“我是谁”这个问题对我们是如此的重要,也许永远得不到答案,但是不懈的去追寻答案这件事就是一种回答。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