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1月20日 星期三

    首家地方教育出版集团成立:浙教航母出水

    本报记者 陈香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1月20日   06 版)
    吴雪勇

        浙教航母即将出水。首家地方教育出版集团——浙江教育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的成立,将为地方教育出版社的升级发展踏出道路,探索一条扩容出版链的教育综合服务提供商道路,更将为中国专业出版集团的发展之途探索又一路径。

        出版理想永不销蚀,只要我们还拥有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这样脚踏实地的耕耘者与推动者。

        这不仅仅因为一连六七年,浙江出版集团的主业均以10%的速率年年递增,人人叹服,有口皆碑;

        又或,旗下出版社均为各领域出版的翘楚——浙江人民社为地方人民社经济规模第一;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连续13年少儿零售图书市场第一;浙江教育社为地方教育出版社经济规模第一;浙江新华为全国新华书店集团的领航者;

        也许,是因为浙版集团2015年的销售码洋已经突破200亿,来到214亿的高位;

        更重要的是,浙版集团是一家散发着杰出创新光辉的出版集团,在出版经营走入瓶颈之时,它以永不枯竭的想象力和踏实理性的务实精神,寻觅主业之螺旋上升之途,再度打开出版空间。

        譬如,早在1993年,浙版集团旗下印刷厂便开始引资转制,成立全国出版系统中的首家印刷集团,业务由原来的书报刊印刷开拓为书报刊、包装、短板印刷等多条专业产品线,现为全国印刷百强,位列全国所有印刷企业第48位,是出版系统中发展最好的印刷企业;

        又如,浙版集团旗下浙江新华发行集团最早提出“做全国发行大中盘”之规划,跨越省域藩篱;最早意识到出版发行业之O2O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模式,多年前就开始埋头打造图书电商——博库网,去年,博库销售超过10亿码洋,为浙江新华的O2O变身打下坚实基础,续写书业零售业态与时俱进新篇章;再如,浙江新华最早践行“小连锁”业态,图书销售神经末梢已然深入至社区、乡村一级。

        而现在,浙版集团将再探国内专业出版集团的发展之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批复已然放置在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副总裁、浙江教育出版社社长吴雪勇的案头,浙教航母即将出水。首家地方教育出版集团——浙江教育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的成立,将为地方教育出版社的升级发展踏出道路,更将为中国专业出版集团的发展之途探索又一路径。

        在浙江教育出版集团的构成中,除浙江教育出版社这一年销售码洋已超12亿的核心主体单位,还包括浙江《职业教育》杂志社有限公司、浙江新之江教育文化有限公司、金华浙教中南教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浙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青云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漫书咖教育文化有限公司等六家跨地域跨行业的控股企业,浙江教育书店有限公司一家参股企业;这家专业教育出版集团,将构建起以中小学学科教育、幼儿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为重点的特色课程教育出版资源和市场,形成在线教育产品和服务体系,开拓教育培训、教育咨询服务领域市场,将在五年时间实实在在完成由传统教育出版商向现代教育服务商的变身,完成“东方培生”的涅槃。

        这将是中国教育出版怎样的一条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跃升之途呢?

        1浙教自传

        如果浙江教育出版社为自己写自传,也许它会为自己的战略眼光、出版选择和运营能力而骄傲,没有反复,没有挫折,没有“高台跳水”,节节发展来到今日之巅峰。如以书为志,故事或可分为三大篇章。

        浙江教育出版社成立之时的1983年,正值中国改革的起步阶段,浙教社抓住了百年一遇的出版“黄金十年”。从浙江人民出版社母体“裂变”出来的浙教社,虽然只有十几人的队伍、几间办公室,十几万元启动资金,却目光独到,将目光聚焦在中小学教育这一领域,把服务中小学教育、服务高考作为办社方针,在全国率先开创与打造出“教辅”这一文教图书板块,找到了立社之本。而这一板块的核心产品,是一套以“精、新、活”为特色的“中学数理化精编”丛书,它通过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以及发行创新,迅速风靡全国,引发了全国性的同步类教辅图书出版热潮。“中学数理化精编”和学生工具书系列的出版,使浙教社的教辅图书出版形成了规模,为浙教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

        然而,浙教深知,作为一家为中小学生服务的教育类出版社,必须在课程与教材建设领域有所建树。为此,浙教社从办社之初就开始了教材的探索与开发,陆续出版了从小学的单学科品种到普通中小学的各类教材。特别是,为深化教育改革,教育部于1987年启动了义教教材改革计划,在全国部署8套半教材,以适应经济文化发展不同水平地区学生的需要。浙教社凭着丰富的教材开发经验,获得用于沿海地区的义教教材的编写权。这一工程当年启动,1991年秋在浙江全省正式启用,直到新千年教育部启动新课程教材后才功成身退。从社会意义而言,这套教材培育了几千万的中小学生;从经济效益上讲,浙教社经济基础的积累,浙江省新华书店经济基础的积累,乃至浙江出版经济的积累,很大一块是由于这套教材。2000年,教育部全面推开课程改革,重新审定国标教材,浙教依然取得了国标教材的出版资格,为全国13家国标教材出版单位之一。

        其三,就是洛阳纸贵的浙教第一品牌书《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经过5年漫长而艰苦的编纂工作,1991年儿童节前夕,一部高质量的《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诞生了。至1997年,全书共销售了100多万套,创造了中国出版业的一个奇迹。而且,这个奇迹是在中国出版业经过1980年代的“疯狂”后,开始回归沉寂、趋于萧条的时期创造的,引起了国家主流媒体的关注。1998年1月13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书香七载俏依然》为题,对《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进行了介绍。节目播出后的7天时间里,10万套备用图书销售告罄。迄今为止,《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总计销售了400多万套。

        进入新千年后,浙教审时度势,提出了“一主两翼”的出版战略,即“以教材建设为主体,以高品质教学资源类、高品位学术类读物及大众类知识读物的出版为两翼”,推进了浙教的持续发展。

        在教材建设方面,浙教继国家课标教材《科学》获教育部审定通过并启用后,又相继编写出版了小学《思想品德》、初中《数学》以及高中《信息技术》等四门国标教材。教材使用地区由课改前的浙江省扩大至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408个县区,年使用学生数超过1000万人。2010年,浙教社小学《数学》(1~6年级)实验教科书通过教育部审查,实现了教材开发、推广的新突破。浙教还加大省级地方教材以及中等职业教材的开发力度,迅速形成规模。

        当国家有关幼儿园教育发展新规划出台,教育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颁布后,浙教社加大对幼儿园教材的开发力度,短短几年时间,分别为浙江、云南以及新疆等省区开发了相应的幼儿园教材,并通过推广创新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

        从新世纪开始,浙教社就与省教育厅教研室合作,根据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以及《浙江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要求,组织全省优秀教师研制了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所有学科的《作业本》系列以及所有年级的《暑假作业》。目前,义教阶段的这些图书已进入省政府采购目录,而高中段的图书,也有近一半的学生在使用。这些图书,成为浙教社最重要的利润来源。

        教辅图书一直是市场竞争的主战场,然而,这一板块既受到民营书业的蚕食,又受到国家教育政策调整的不断冲击。浙教审时度势,在着力维护现有产品市场地位的同时,通过三种模式拓展产品开发渠道。其一,开发服务地方教育的文教图书新品。其二,与浙江省店合作,借助浙教的品牌优势和省店的渠道优势,共同开发了从小学到初中的《同步练习》、高中的《优质课堂1+1》以及《浙江省初中学业考试总复习》。其三,与省内外知名民营图书公司合作,通过多种形式开发产品,拓展销售渠道。

        最近,因为牵头做浙江出版集团的“十三五规划”,吴雪勇在兄弟出版集团做了一系列的调研。江苏、湖南、四川等省的人口远远大于浙江,但他们教育出版社的销售码洋、业务收入和利润都比不上浙江。吴雪勇分析的原因是:“一方面可能是我们的原创文教图书能够很好结合浙江实际;第二,大概是我们新华书店在省内市场扎根扎的深,做的实。”

        当然,除了文教图书外,浙江教育社的品牌图书还体现在心理学和教育学图书,其学术背景支撑主要在北京师范大学和浙江大学。

        由此,浙江教育社的规模和效益一直在往前走,来到2014年的高位。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具的《2014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浙教社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列全国出版单位第十位,列地方出版单位第二位,列教育类出版单位第三位,即仅次于人教和高教社。然而,“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背后,也埋伏着重重挑战和隐忧。

        完成浙江印刷集团的公司化改造发展后,2014年,从浙江印刷集团董事长的位置上,吴雪勇来到浙教社,他向自己,也对浙教社发出了“红旗还能打多久”的三个逼问。

        其一,新一轮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在推行,增加综合素质评价,实行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而浙江是试点省。浙江省从2012年就开始深化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核心动作是增加选择性。现在,浙江省的一所普通高中都有150门左右的选修课程。相应的,教育出版如何因时而变?

        其二,浙江的社会、经济发展比较快,对数字出版的需求日益凸显,教育行政部门要考虑教育公平,要把先进地区的教育资源做成数字化的产品,通过政府招标发下去。浙教产品如何升级?

        其三,在传统教育出版领域,浙教已经来到了高位,下一步,要持续增长,扩大影响,扩大市场占有率,途径在哪里?

        2应时而变

        不需要狂飙突进的运动,务实的浙江人早就开始了未雨绸缪。不过,作为判断敏锐的天蝎座,吴雪勇将给散落的珍珠穿上线。

        其一就是配合素质教育理念,不仅开发选修课程,更构建中小学选修课体系。

        通过分析比较国内科学类课程国家教育标准后,浙教决定重点关注美国的主流科学教育教材资源。美国初中主流科学教材《科学探索者》丛书、美国高中主流教材《科学发现者》、美国小学主流教材《科学启蒙》丛书陆续引进出版,由此,浙教构建了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完整科学教材系列,并在多个省份推开业务,其中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纳并应用于实际的教学。可以说,这套科学系列教材对中国正在如火如荼实施的新课标课程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劳动与技术课程等选修课领域,浙教除引进国外主流教材外,还持续开发自有产品,建构选修课程体系。浙教的努力得到了浙江省教育厅的认可,选修课教材入选浙江省教育厅的选修课教材推荐目录。

        除浙江省内,目前选用浙教高中、初中选修课教材的,还有上海闵行区、甘肃兰州、四川、昆明等地。浙教的社领导和营销人员长年在外推广教材,“年纪不大,头发都白了”。

        浙教社启动数字出版,在全国出版社当中都是比较早的。2007年,浙教就成立了数字出版部,当时主要做题库;2009年,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成立数字公司的时候,整个团队并了过去。“数字公司取得很大成绩,但和我们的预期目标是有距离的。”

        2014年,吴雪勇来到浙教社后,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总裁童健向他提出要求,教育社这么好的基础,产品也主要面向教育系统,受众清晰,要在数字出版方面再起步,谋求稳定盈利模式。

        事实上,这几年,数字出版的盈利模式一直是吴雪勇关注的重点。全国的出版社、出版集团都在做数字出版,为何目前还没有出现能够持续稳定盈利,取代传统生产方式的模式?

        吴雪勇的判断是,数字出版这块,此前搭建的模式、方向肯定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出版界总是在为人做嫁衣,给阅读基地“打工”。因为,在大众数字出版领域,出版界没有合适的阅读终端。由此,出版界做大众数字出版,可能更多是数字内容建设,很好的和技术公司做合作,而不是自己在做终端。否则,“都是大投入,没有产出”。当然,出版界也别仅仅定位成内容生产,也可做内容运营;因为内容产品的服务方式,也不仅是阅读。

        事实上,对于学习所需专业性图书,人们大都选择纸质图书;在网络上阅读的,大都是快餐式消费。当然,网络小说是一类突出的载体,但需要注意的是,网络小说本身带来的价值也不大,更多是里面的爆品带来的IP延伸的价值。可是,“每年20万部网络小说,可能只有几十部被人们记住了,背后埋没的要远远大于传统出版卖不出去堆在仓库里的”。

        “所以,浙江出版集团还是真的很有定力的。这几年一直在坚持的就是做主业,就是要把我们的重点出版、主题出版和优势出版做好。不知所云的时候,不要跟风。”

        第二条路,就是在线教育了。吴雪勇曾经到文轩、安徽、中南、人教社等兄弟单位考察,投入很大,产品很多,为什么没有一条成功的路?

        浙江的互联网公司特别发达,因为有阿里巴巴的集群效应。吴雪勇曾经对这些公司做了详细考察,这些互联网公司都不大,三五十人,做单一的教育类产品,比如,汽车驾驶,比如,建筑。“建筑工地的布置,一个建筑怎样建成,地基怎么打,模版怎么放,一步一步的。”这些小型互联网公司做得很深,很有市场。一套软件可以卖给全国建筑学校的某一个专业,也可卖给建筑工地的项目经理。

        由此,吴雪勇得出了两个结论,其一,传统出版业很多做在线教育的数字出版公司,没有按照真正的公司去定位它,运营它,还是老体制下的一个二级单位,要解决经营者持股问题,考核分配问题,市场推广问题等。其二,互联网企业必须是用户思维导向,要有针对性的精准生产营销的概念。“而传统出版社还是生产性企业,生产好了,再去推销了。”

        就在线教育而言,只要高考还是纸介质笔答,则必修科目的教学方式、作业方式就不会改变。这是吴雪勇得出的结论。由此,他大胆地提出设想,浙江教育社的在线教育平台,只做选修科目,不做必修科目。

        现在,浙教在线教育服务平台的整个方案已经做好,项目公司成立以后,今年就要做出产品形态来。浙教人进行了激烈了讨论后,达成两个共识:其一,规避必考科目,浙教的在线教育服务平台主要服务于选修课,包括科学教育、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艺术教育、幼儿教育、语言教育等;第二,建一个新公司,而不是在教育社的体制下,在出版集团的体制下。

        目前,浙教的在线教育服务平台已经设计了多种功能,幕客、微课、互动、交互、批改、提示,提示加辅导、成绩反馈都有;从功能角度讲,还有测试,测序排名。现在,浙江高中的选修课开始实行走读制,如果学生需要知道自己学这门课在全省高中生当中排第几名,也都是可以知道的,如此,填报高考志愿时,学生可以有一点底。

        此一数字教育产品的盈利模式也已设计好,主要是B2B,走政府采购渠道,进学校,因为浙江有很大一块资金服务于教育信息化。浙江教育社副总编辑邱连根刚从浙江的玉环县回来,别看这是一个县,它的教育信息化一年的预算费用是3000万。

        “有需求,没有东西,我们要把这块市场占领掉。让符合高考改革趋势、符合高中课改趋势、符合素质教育趋势的优质选修课能够首先进去。”当然,从实践看,浙江省教育厅教育装备中心在采购的时候,需要有四门必修课程,三门选修课课程,包括硬件、测试系统、控制系统。对此,吴雪勇给出的策略是,不再单独开发必修课程,与人教合作、与天闻数媒合作,你装我的平台上来,我让市场给你,但是同时,你在省内也帮我推选修课程。

        如何建一个新公司呢?吴雪勇给出的原则是,其一,招年轻人,80后,不必过多考虑专业对口,“我们招了个博士,是量子物理专业的,他的逻辑思维很明显就比一些编辑强”。其二,引入股东,引入风险资本,浙教只投入2000万;其三,给骨干团队10%的股权,特别是运营总监。“这一类的在线教育公司,要把它当成互联网公司去运营,就一定要商业化、产品化,最后实现资本化。”

        由此,这家名为“青云”的在线教育公司逐渐成型。浙江教育出版集团的框架也已日渐明晰。

        3专业集团化之路

        看看国际大型出版集团,数字业务收入往往占据50%以上,甚至高达百分之七八十。他们的主业升级走过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吴雪勇的结论是,综观国际大型出版集团,大多为专业出版集团,或教育,或专业,或大众。尤其是专业出版集团和教育出版集团,在多年专业内容积累的基础上,兼并重组,升级发展,走过了一条从传统出版,到在线服务平台,再到现在的以内容为基石的决策分析工具、全面解决方案,此一外延不断放大之路。

        但是,吴雪勇还需斟酌的是,在线教育产品和服务体系,教育培训、教育咨询服务,校园文化建设,文化外贸服务,不成立集团是否也可以做呢?

        显然,就企业而言,管理链条太长是管不好的,正如任正非所说,“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来决策”。“如果不成立集团,叫我们这么一个社委会来研究互联网、文化贸易,怎么决策呢?”在吴雪勇看来,之所以进行专业集团建设,就是为了解决“经营管理者在哪里”的问题。“优秀的编辑当了副总编辑,财务科、发行科、出版科优秀的同志当了副社长,都是传统背景出来的,要纵向拉拉长、横向拓拓宽,需要寻找合适的人。”

        这几天,吴雪勇还在关注营销合同签订当中折扣变化问题。“我们这里,500万的合同肯定是小合同了,因为有12亿销售码洋了。但是500万的合同,动一动一个点是多少?是5万。”

        由此,浙教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之路,注定为集团化之路。

        已经成立的浙江教育出版集团,吴雪勇为它规划了几条发展路径。其一,浙江有很多很有实力的民营书商也是做文教图书的。在集团化建设过程当中,浙教在考虑怎么样和他们合作,把他们“招安”进来,否则,就会形成竞争。“合作则是双赢,我们借助于他们在内容上的特色,他借助于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品牌优势。”

        去年10月,浙江教育社成立了新之江教育文化公司,主要做助学读物的开发和推广,这就是“招安”的成果之一,让民营企业家独立经营;金华成立了金华浙教中南教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做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包括教育培训和文化服务,“因为浙师大在那边”。北京浙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设在北师大里,主要和新东方合作,做新东方的四六级考试和出国人员培训教材,也组织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培训。

        对此,吴雪勇感慨:“就是一个教育培训,也不是我们编辑能够去组织的。以前,大家觉得产业链要拉长,成立一个部门就可以管这些事情了,其实隔行如隔山,所有的套路都不一样。所以,集团化建设真的很重要,就是要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青云在线主要做前述的在线教育服务平台建设,以选修课为切入口,对此,吴雪勇也有明确要求:“要有切实收入,形成产业规模。”那么,教育艺术书店——浙江漫书咖教育文化有限公司做什么?“做文化产品进出口。”现在,出版“走过去”的任务很重,浙教一年大概有3万美金的版权出口和图书实物出口,吴雪勇希望拓展一些文化产品。2016年,吴雪勇要求文化外贸达到10万美金。

        浙教还准备做一个很好的艺术书店。“我们有个房子在杭州大厦旁边,已经收回来了。今后主要是艺术书吧,销售艺术书,以后它还可以成为艺术品展示、交流体验的一个场所。”

        显然,集团化建设将是一个新的平台,以协同效应,更好发挥核心产品优势,同时在传统资源基础上进行升级、拓宽和延伸。敢为天下先的浙教人将率先探索一条扩容出版链的教育综合服务提供商道路,更踏出专业出版集团的发展之途。

        在规划浙江教育出版集团建设的时候,吴雪勇的考虑是,推动在线教育服务平台青云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独立上市。虽然,从融资成本角度考虑,上市的融资成本是最高的。但是,“就整合而言,上市公司天生就比非上市公司有平台,有条件”。

        五年后,吴雪勇给浙江教育出版集团订立的经营目标是,20亿;两个分项指标,一是融合发展要形成产业规模,二是教育服务收入要形成产业规模。前者,关系着出版主业的升级之途。“在线教育公司是从转型角度加强主业的一个具体举措。我不认为我们的在线教育服务平台是多元化发展,这是我们的核心主业。”后者,则要“通过合作办学、通过资本合作和项目合作,形成产业规模”,因为,“既有利于促进传统主业增长和发展,也是与教育出版主业接近的一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