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花》是作家冯德英的“三花”之一,其它两本是《苦菜花》和《山菊花》。“三花”之中,《迎春花》是在《苦菜花》之后第二年,1959年完成的。创作仅用了三个多月,可谓神速。按作者的话说,是为了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此时他才24岁,这与他“偶然看到一本封皮已被搓烂了的书——《洋铁桶的故事》”分不开。
《迎春花》先是在1959年第四期《收获》上全文登出,随后10月份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出版后与《苦菜花》一样引起了很大争议,争议的焦点是:男女两性的描写。自然还有“严重的自然主义倾向”、“资产阶级人性论”、“阶级斗争调和论”等等。这些问题极速发酵,作者迫于无奈,对小说作了局部修改,删除了大部分“色情”,字数也由四十六万字删去了六万字,并于1961年再版。“文革”风起,作者料到自己在劫难逃。确实,不久《迎春花》与《苦菜花》被列为禁书,尚待出世的《山菊花》只出了上册,下册竟胎死腹中。接踵而来的是无情的批判和一连串“文艺黑线的代表人物”、“修正主义者”、“现行反革命分子”的帽子。人身失去了自由,书稿也不知去向,落实政策后才找回。劫后重生后“经典”重现,此时他又对“色情”的描写进行了一次修删。
这样,《迎春花》就有了三个版本。1959年10月初版本,1961年12月再版本,1979年10月重新修订本。无论是再版本,还是重新修订本,都是以删节为主。由于删除的关系,引起了章节变化,初版是24章,现版为23章,少了一章。原版开头有一“引子”,应是延续《苦菜花》以“楔子”开头的方式,现改版直接将“引子”设为第一章,原来的第一章就变成了第二章,第二章成了第三章,依此顺推。直至第十二章才又有了新的变化,第十二章由于删除了儒春从部队第二次开小差一事,改版将“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合为一章。到了第十七章,既然已将儒春开小差一事删去,那么此章未婚妻春玲找儒春等等就无存在意义,所以改版整章全删。这样,由于没有了第十七章,第十八章就提前,成了改版的第十七章。
这些都是表面的调整,删除最主要引起的是情节和结构的变化。就结构而言,变动最大的是在初版中有一条辅线,就是儒春连续两次开小差的事,几乎贯穿全书。尤其是第二次,所费笔墨更多。而围绕着第二次,还发生了许多事,牵扯出许多情节,占据了大量篇幅,至再版时,统统删去。
此外,另一个较大变动是段落结构上的一些调整。如第七章,将原版第八章开头,春玲劝儒春参军一段移置此章中;插在她与爹曹振德商量如何说服儒春,和春玲在会上积极表态负责动员儒春之间。再如第二十一章,对应的是原第二十二章,将下一章,原第二十三章,曹振德思考最近一连串所发生的事,提及此章中。凡此种种,目的只有一个,为使故事更加连贯。如上所述,第十二章之后才有了大改动。之前,是文字润色,章数不变;之后,则结构重调,情节增删,章数相错。第十二章是个分界线。
小说批判的主要焦点之一是书中的“色情”描写,为此,作者前后修改过两次,“以期男女关系的描述更‘干净’”。与第一次不同的是,第二次1979年10月第三版,文字没有大的修改,只是再次对“黄色”的清除。通观初版书,所谓的“黄色”主要有六处,篇幅还是挺大的。六处的描写,可以说一次比一次“出彩”。批判者由此罪之《苦菜花》,说明作者有此倾向已久矣。
所谓“黄色”,并不是为“黄色”而“黄色”,为媚俗而取众;之后的删改,也不是为“艺术”而“艺术”,为添彩而润色。所以,版本的变化并没有给小说增加光彩,给作者带来多少赞誉,反倒是遭到更多批评。由于删节太过,小说出现损伤难免,一些精彩的片段从读者视线中消失。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免再犯“自然主义”。其中还涉及表现“资产阶级人性论”的,春玲为劝儒春而唱的那几首缠绵的情歌。作者之后也说:“相信广大读者有自己的鉴别能力,孰对孰非,会做出自己的判断。”总之,删多改少,意味倍失;即使改,也是为弥补删的缺陷,谨小慎微。
最后,就是版本的变化引起了书中配图的变化。由于大幅删节,有的内容已经取消,原图亦无着落,而有的配图已不适宜,故原图是5幅,再版时改增为6幅,其中换了三幅。如春玲找儒春图。而换上的,并非张德育所绘,不知出于谁人之手。
《迎春花》至1979年10月共有三版,其中存在一个疑问,就是《迎春花》的精装本,版权页上印的是1959年9月二印,而初版本则是1959年10月一印,二印反比一印早了一个月,有些令人费解。不过,混乱的年代,产生混乱的版本,想也是必然的了。而今,《迎春花》仍在开放,却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