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就向广大读者推出了俄罗斯作家阿尔贝特·阿纳托利耶维奇·利哈诺夫的5部作品——《我的将军》《母亲的欺骗》《各各他的爱》《美好的心愿》和《最严厉的惩罚》,稍后还将陆续推出《家庭的迷宫》和《洁净的小石子》,这对俄罗斯文学爱好者和青少年读者无疑是一个福音。值得说道的是,这次推出的5部作品还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曾译介给我国读者,印数都在5万册左右,足见它们在我国受欢迎的程度。当时就在《我的将军》面世后不久,有个中学教师曾给译者来信,盛赞这本书成功塑造了一个退役将军的鲜明形象,以及它对青少年一代思想上和道德上的启迪,读后使人心灵上受到深深的震撼。
1935年9月13日出生在俄罗斯基洛夫城的阿·阿·利哈诺夫是俄罗斯的一位著名作家,自1962年第一个短篇《花纹皮》发表在1962年的《青春》杂志第10期后,尤其到了70-80年代,几乎每年都要出一两本畅销书,而且频频得奖。其中《家境》三部曲(包括《家庭的迷宫》《洁净的小石子》和《母亲的欺骗》)曾获全苏共青团奖,《日食》《母亲的欺骗》和《我的将军》获1980年俄罗斯联邦国家文学奖,《俄罗斯之子》获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奖,《美好的心愿》还获得了社会主义国家国际奖,等等。由此可见,利哈诺夫是当时苏联作家中著作甚丰、颇有影响的一位了。怪不得除在我国有他作品的译本外,东西欧一些国家、美国、日本也在纷纷译介他的作品。90年代前后,他发起成立苏联列宁儿童基金会(前苏联第一个儿童慈善组织),后改组成国际儿童基金会协会和俄罗斯儿童基金会,由他出任主席。由于基金会事务缠身,多多少少对他的创作有所影响。
阿·阿·利哈诺夫的作品主要写青少年的成长,写青少年道德观念的形成,写他们与成年人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引起的种种矛盾。他一直潜心于青少年题材的文学创作,除他本人艰难的童年为他提供丰富生活素材外,也与他长期在苏联共青团系统工作,直到任共青团机关杂志《接班人》主编有关,使他对青少年的生活有较多的了解和研究,这都成为他创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利哈诺夫是个有极强责任感的作家。他认为,孩子的美好心灵是在痛苦的炉子中锻冶出来的,写出这样的锻冶过程,是作家的社会责任,因为青少年意味着明天的世界。因此他在创作类似题材的作品时,绝不受当时一些作家偏低幼化、娱乐化的影响,其思想具有相当的深度,因此深受社会的普遍欢迎。30年前他在致中国读者的一封信中,在谈到其作品主题的严肃性时,就曾说过:“我认为,作为一个人,我有责任向年轻人发出危险的警告,有责任去宣传那种善必然会战胜恶、真理必然会战胜谬误、正义必然会战胜不公的思想。”我们从利哈诺夫的作品中,无处不感到这种信念的存在,从而促使人们去思考、反省。
1985年10月间,阿·阿·利哈诺夫作为苏中友协代表团成员来华访问,译者曾有机会和他相识,并和他有过一次长谈。他对译者是不乏兴趣的,因为在此之前译者已翻译过他的三部作品——《母亲的欺骗》《我的将军》和《负疚的心》(新译本名为《各各他的爱》)。分手时他们还私下订立了口头协定,相约互赠作品。更确切地说,是他答应以后将他本人的新作寄赠译者,译者应承把我们国家出版他的译著,以及有关他本人和作品的研究文章寄给他。以后他又来信要求,文章还要译者译成俄文,因为他不识汉字。就因为他不识汉字,还闹出了一个小小的笑话。就是那次他来华访问期间,译者将一枚刻上“利哈诺夫”汉字字样的名章送给他作为纪念,他可高兴坏了。但回国后不久,他在一次来信中说,本想在给译者的来信中盖上名章,但找不到印泥。译者真后悔自己的疏忽,以为外国也和我们国家一样,到处都有印泥出售。后悔之余译者买了盒印泥托人捎去。他在以后的来信中都用上名章了,但是经常有用倒了的时候。
说译者认识利哈诺夫,还应该追溯到更早以前。那是1981年3月间,他在翻看1973年的俄文版《青春》杂志,无意间发现有《欺骗》(新译本以《母亲的欺骗》为书名)这部作品,不是“利哈诺夫”这个姓,而是“欺骗”这个书名吸引了他的眼球。细细一读,作品跌宕起伏的情节,以及作家对被生活欺骗的孤儿谢廖扎不幸遭遇的同情,对那个欺骗妻子爱情、遗弃亲生儿子的伪君子的痛恨,把他深深吸引住了。译出来后,即送人民出版社当时的《朝花》杂志编辑部刊用,后来又编入《欺骗》一书于1983年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译者在翻译《我的将军》的同时,还起了要把《家境》三部曲介绍给我国读者的念头,只可惜当时找不到《家庭的迷宫》的母本。作家在北京逗留期间,把青年近卫军出版社出版的他的小说集签名送给译者,其中便有《家庭的迷宫》,这就更坚定了译者的决心。1986年伊始,译者写信告诉作家,说北京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出版他的《家境》三部曲,并约请他为这部书在中国出版写个序言。译者原估计秋后定能脱稿,所以请他秋后写好寄来。没料到他接到信后马上就寄来了,倒是译者拖了时间,一直到他交来序言整一年后才出初稿。细想起来,这是很对不起作家的。
译者于1987年初将《洁净的小石子》和《家庭的迷宫》,连同前译的《母亲的欺骗》一同交给了那家出版社的译文编辑室。他们接受了稿子,答应很快出版。谁知形势一时突变,当时已提到出译著必须得有作者授权,出版社嫌麻烦,于是三年后割爱将书稿掷还。
一过就是5-6年。1995年底,利哈诺夫给译者来信,除表示问候外,还问了三部曲的出版情况,译者无言以对。
1996年6月,当时译者已在我驻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大使馆工作,出差去了莫斯科,还专门去拜访了利哈诺夫,这次才告诉他书未能出版的情况。他表示理解。不过,译者还告诉作家,一有机会他还会争取出版。
2015年5月,阿·阿·利哈诺夫受我国儿童基金会的邀请,30年后又重访北京。在北京逗留期间,他与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建立了联系,还将所有作品在中国的出版事宜交给该协会代理,这才出现了利哈诺夫作品近期在中国“井喷”的现象。这种现象我想是我国读者和利哈诺夫本人都很愿意看到的。
北京市海淀区 粟周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