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1月06日 星期三

    斯人已去 风范长存

    学者专家在京追思童庆炳先生

    本报记者陈香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1月06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陈香)近日,童庆炳先生学术思想座谈会暨《童庆炳文集》首发式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著名作家王蒙,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利,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钱中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长曹卫东,童庆炳先生的生前好友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童门弟子百余人参加座谈会,就童先生的教育理念、治学风格、为人品格等作了探讨和追忆。

        2015年6月14日,童庆炳先生在北京去世,12月26日为童先生诞辰八十周年纪念日。此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联合主办,遵照先生遗愿,在其诞辰日举行《童庆炳文集》首发式。

        童庆炳先生是中国文艺理论界的领军人物,生前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是文学院文艺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师大文艺学研究中心的创建者。他一生笔耕不辍、孜孜以求,对于学术始终保持着开拓进取、自我超越的精神,引领着文学理论研究的潮流,在学术领域享有崇高声望。他的文论思想自1980年代起,经历了审美诗学、心理诗学、文体诗学、比较诗学和文化诗学的系统建构,极大地推进了当代文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童庆炳文集》(10卷)由童先生亲自整理编定,是他生前学术思想的系统总结,辑录了他从事文学理论研究57年来最为精华的文论作品。

        童庆炳先生1958年留校任教,在教师岗位辛勤耕耘了近六十载,把全部的心血和生命都献给了教育事业。他曾说,学生是他培养出来的最主要的“作品”,教书育人是他一生最感幸福和骄傲的事业。时至今日,中国文艺理论界活跃着的大批知名学者,如罗钢、王一川、陶东风等人,以及当代文坛的不少知名作家,包括莫言、余华、毕淑敏在内,都堪称是童先生引以为豪的“杰作”。童先生曾把上课比作是“人生的节日”,对于上课始终保有一种恭敬感和神圣感。童先生早期弟子王一川在发言中用了6个字来形容童先生的师者品格:敬、让、宽、扶、提、战,并认为童先生是一位以德为先的师者。

        “童先生有一种精神榜样的意义,他的光辉人格主要表现在:拒绝诱惑、甘于寂寞,保持一种心灵的自由;甘为人梯,对待学生极力扶持;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吴思敬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