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6年01月06日 星期三

    2015:十本书的科幻地图

    姚海军(《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辑) 《 中华读书报 》( 2016年01月06日   18 版)
    1.《天年》:为中国科幻面临的《三体》问题带来新解何夕著,四川文艺出版社2015年10月
    《三体》解决了中国科幻的高度问题,但同时为中国科幻带来了《三体》问题,即如何才能实现对《三体》的超越,毕竟,距《三体》在《科幻世界》杂志的连载,已经过去了10年,而《三体》仍旧牢牢占据着科幻话题的中心。
    何夕是刘慈欣推崇的同行。两个月前在土耳其书展期间举办的中土科幻交流活动上,当主持人问及中国科幻的整体情况时,刘慈欣推荐了三位作家,其中一位就是何夕。刘慈欣曾说:“我们可以被一部科幻小说中的想象和创意震撼,然后在另一部中领悟到深刻的哲理,被第三部曲折精妙的故事吸引,但要想从一部小说中同时得到这些惊喜,就只有读何夕了。”《天年》正是这样一部既宏大又细腻的作品。它代表着中国科幻重点突破的方向,所凭借的主要是令人震撼的创造性想象。在这个方向上,集中了刘慈欣、王晋康、何夕等中国科幻最精锐的力量。我们现在还不能确定这部作品是否会在市场上带来超越,但有一点却十分肯定:它为中国科幻面临的《三体》问题带来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新解。
    2.《〈三体〉中的物理学》:科学家与科幻作家的交流典范李淼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4月
    李淼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这本书以对《三体》中诸多科学谜题令人信服又不乏机智与趣味的解答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它不仅是《三体》成为现象级图书的佐证,还为科学家与科幻作家的交流树立了典范。
    3.《独唱者》:科幻边界破坏者之新声韩松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年4月
    韩松是科幻界的异类,也是科幻界的骄傲。他对现实世界有着深刻的洞察,同时心怀悲悯。他的小说仿佛一个个语言的迷宫,在暧昧间幻化出无数令人警醒的意象。韩松不仅仅是一个科幻边界的破坏者,他还代表了一个重要方向,用幻想的利刃重构我们的世界,让我们多角度地审视真相。《独唱者》是韩式幻想的最新成果,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与主题。
    4.《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刘慈欣的科幻理念与创作实践碰撞与再适应刘慈欣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12月
    刘慈欣的成功是否可以复制,他的出现是偶然还是必然?随着刘慈欣影响力的日益扩大,这些问题引发的争议也越来越大。这本评论随笔集以时间为线,筛选代表性文章定位作者思想观点演进的节点,系统呈现了刘慈欣的科幻理念与创作实践相互碰撞与再适应过程,以及他对传统科幻的传承与创新,可以视为是对这类问题的最佳解答。刘慈欣的文章鲜少理论术语,真诚、平实、睿智是其最大的特点,读来颇具启发性与趣味性。
    5.《火星救援》:硬科幻的另一种可能[美]安迪·威尔著,陈灼译,译林出版社2015年10月
    2015年最受关注的引进科幻小说之一。这既有赖于同名电影的成功,也源自于小说本身的魅力。它是最受我国读者喜爱的硬科幻类型,却又不同于刘慈欣、王晋康、何夕的严肃。语言风趣幽默,融合了时尚元素,展现了硬科幻创作的另一种可能。本书是译林出版社打造的“幻系列”之一。译林版科幻书还不够多,但选稿颇具水准。
    6.《杀敌算法》:作者叫作刘宇昆[美]刘宇昆著,萧傲然等译,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3月
    日本科幻界人士评论《三体》在美国取得的突破性成功时曾说:那是因为中国科幻不仅仅有刘慈欣,还有刘宇昆。刘宇昆是近年在美国科幻界崛起的华裔科幻作家之一,也是雨果奖、星云奖双奖桂冠作家。他不仅翻译了《三体》,还将陈楸帆、夏笳、宝树、糖匪等多位年轻科幻作家的作品译介到美国。他的小说兼具东方哲学的深邃、坚硬的科幻内核以及纯正的文学质感。《杀敌算法》收录了他多篇代表性佳作,极富借鉴价值。
    7.《死亡迷局》:典型的迪克式作品[美]菲利普·迪克著,朱宁雁译,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4月
    菲利普·迪克生前生活拮据,去世后却成为好莱坞的宠儿,是小说被改编成科幻电影最多的科幻作家。真实与虚幻是迪克小说的核心主题,《死亡迷局》是一部典型的迪克式作品:14位移民者被送到了一颗满是奇异生物的星球,上面还有早在移民时代到来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神秘大楼——它诱惑着所有人进入,却在各人眼中呈现出不同的模样。随着殖民者一个接一个神秘死亡,幸存者发现,他们自己可能并非是清醒的,而是处于梦境之中。读完这部作品,你会明白,为什么那么多评论家认为迪克是《黑客帝国》电影中的幻想世界的先驱。
    迪克的作品过去漓江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和译林出版社都有引进。本次科幻世界杂志社与四川科技出版社联合引进的是迪克相对早期的代表作。包括《死亡迷局》在内的这五部作品出版后,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科幻丛书“世界科幻大师丛书”也出到了第138号。
    8.《零伯爵》:《神经浪游者》续集[美]威廉·吉布森著,姚向辉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年4月
    本书是美国赛伯朋克大师威廉·吉布森的名著《神经浪游者》的续集,描写的依旧是一个高技术、低生活的世界,充满预见以及对技术社会的深刻剖析。赛伯朋克类科幻在我国的发展并不充分,对这类作品的引进也很有限。本书的合作出版者上海读客近两年持续紧抓科幻,重名家名著,出书量可观,渠道销量亦可圈可点,但少有开创性的选题。《零伯爵》是他们开发的新选题之一。
    9.《2014中国最佳科幻作品》:中短篇科幻这一年姚海军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8月
    2015年出版了将近50本原创科幻选集,年度性的选集也有四种。本选集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科幻计划的一部分,其目标是尽可能客观展现一年来中短篇科幻创作的现状,争取成为权威年选版本。
    10.《最后三颗核弹》:儿童科幻的趣与暖左炜著,大连出版社2015年1月
    80后新锐儿童文学作家左炜的这部儿童科幻,获得了大连出版社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首届“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奖。儿童科幻在我国有较好的传统,出现过《小灵通漫游未来》等经典性作品。本书兼具创造性想象与儿童世界的趣味与温暖。大连出版社以“大白鲸”优秀幻想儿童文学阅读与创作活动为依托,正逐步发展成为儿童科幻出版的新重镇。

        2015年称不上是科幻出版的大年。9月12日在北京现代文学馆举行的盛大的第26届银河奖典礼上,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奖空缺。创立于1986年的银河奖是我国最重要的科幻奖,发掘奖掖了绝大多数当下科幻创作的中坚力量。这是银河奖自设立长篇奖项以来首次出现大奖空缺。10月18日,同样盛大的第6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在四川成都娇子音乐厅举行,最重要的长篇奖依旧未能评出金奖。这同样是该奖项创立以来首次出现长篇奖空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科幻文学的声势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无论是在现实世界还是互联网世界,科幻都成了热门话题。如果这是一场科幻风暴,刘慈欣无疑是风暴的中心。他的代表作《三体》英文版不仅在美畅销,还在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上获得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的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该奖项自1953年创立以来,首位非英语作家获得这一奖项。某种程度上讲,是《三体》让雨果奖成为了真正的国际性科幻大奖。

        事实上,怎样评价刘慈欣对科幻文学所做出的贡献都不为过。对于类型文学来说,一个类型的确立必须要有自己的明星作家。今天的刘慈欣之于科幻,就如同金庸之于武侠。刘慈欣通过《三体》,还实现了中国科幻与西方科幻的平等交流。过去中西交流大都是单向的,我们译介了大量西方科幻,而西方人对于中国科幻的了解却极为有限。刘慈欣让西方读者领略了中国科幻的独特魅力,打破了过去那种不对等局面。这是2015中国科幻最大的变化。

        关于刘慈欣的另一则延烧差不多一整年的“新闻”,是《三体》大电影完成前期拍摄,并开始后期制作。两个亿的投资,并且追加资金无上限。游族影业在拿到这个大IP后相当豪迈。与此同时,大到“《三体》是否会开创科幻电影的一个新时代”,小到“演员的选择”之类的问题被广泛讨论。从来没有一部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时会受到这样热切的关注,并且能够把热度延展到整个类型,以至于在科幻界,你再不谈电影,就意味着你没有跟上时代;在影视界,你不抓几个科幻IP在手,就已经是落伍的表现。科幻似乎一下子成了新大陆一般的存在,面对无限的商机,所有人都很急躁,原本有限的科幻作者队伍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在第26届银河奖典礼前一天的科幻世界创作笔会上,主办方急切地想谈一谈当下科幻创作所面临的问题,可话题却很难集中,会场似乎出现了一个看不见的黑洞,大家的发言总会不自觉地陷入那个黑洞的引力场。而那个黑洞就是科幻影视化,更激进的说法是:如何为科幻影视写作。

        无论是在中国科幻银河奖系列活动期间,还是在华语科幻星云奖的颁奖典礼现场,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样一个不断响起、颇具诱惑性的声音:“我们要让科幻作家们富起来!”发声的“拯救者”来自于所谓的影视界。不可否认,他们的进入为科幻产业注入了新活力,但坦率地说,他们似乎颠倒了谁让谁富起来的主次,忘记了科幻作家的创造性想象才是产业化开发的核心价值。

        这就是今天科幻的现实:在1980年代初那个短暂的科幻黄金时代之后,如今有了史上最好的外部环境。有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对刘慈欣等科幻界代表的接见,有相较于其他文学类型在社会形象(科幻是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象征)以及市场渴望度方面多年累积起来的巨大优势;而且,在老牌耕耘者《科幻世界》杂志之外,也开始有豆瓣阅读等网站成长为哺育科幻新人的网络平台,但其根本——科幻文学创作本身,仍然无法让人乐观,甚至只能用青黄不接来形容。

        从出版的角度观察,这样的现实图景会得到更充分的印证。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共出版科幻图书210种,其中原创图书116种,看似是一个漂亮的成绩单,但仔细观察会发现,长篇新作只有21种。绝大部分原创科幻书是不同组合的短篇集或是旧作重出。94种翻译图书的情况要好一些,但旧作新译或是旧作再版也占有一定比例。这些数据表明,科幻类图书出版市场被普遍看好,但原创力不足,译介工作也欠缺开创性。

        从积极的一面看,2015年的科幻出版明显多元化了——不仅仅是指众多出版机构的介入,还包括题材与风格流派的发展。下面笔者尝试用十本书,勾勒一下2015年科幻创作、引进与出版的地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