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本期导读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12月30日   01 版)

        2015年英国十大畅销书:女作家占据绝对优势

        文笔拙劣的英国色情小说家又一次为祖国的出版业争得了荣誉和生机。埃·伦·詹姆斯所著《五十层灰》《五十层黑》和《五十层飞》三部曲的第四部《格雷》6月18日上市,在英国三天卖掉了六十四万余册,半年总销量则超过一百万册,当仁不让地在《卫报》公布的2015年英国畅销书榜上夺占头把交椅,其销量几乎是第二名、喜剧明星大卫·威廉斯所著童书《爷爷的大逃亡》的两倍。《格雷》虽然在祖国夺冠,但在美国亚马逊2015年全年畅销榜上仅排第二十三位。

        (详见4版)

        《生存与命运》:为弱小的善发声

        “生存与命运”这一看似老套的题目的深刻内涵正在于此——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不切实际地在人间建造天堂的乌托邦冲动:为了“大写的善”——命运,可以牺牲“小写的善”——生活,其结果往往是灾难性的。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根源正是尼采所不遗余力批判的柏拉图主义——虚构一个完美的理念世界,贬弃现实世界和人的价值,从此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在晚近的西方历史上,大革命时期的法国、纳粹德国、斯大林时期的苏联都被历史虚无主义的幽灵附了体。正如波普尔指出的:“想在世界上建立天堂的人,都把地球弄成了地狱。”直到今天,这个幽灵依然没有销声匿迹,生活与命运之间的紧张依然没有消除,几乎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哈姆雷特之问”。生活,还是命运?格罗斯曼显然选择生活,因为这是生命的权利。他不是孤单的。

        (详见9版)

        西方真的没有出路了吗

        西方真的就没有出路了吗?斯氏更不这样认为。这是他借助观相术将文化与文明作相对区别的根本原因所在。《西方的没落》出版后,一方面好评如潮,同时也有人以“文化悲观主义”来诟病斯氏,他著《悲观主义吗?》一文进行辩解。他说:有一些人把古希腊罗马的没落和一艘远洋轮的下沉混为一谈。其实,“没落”可以置换为“完成”,今天的“日落”就是意味着明天的“日出”,所以,“我的著作的真正目的在于向读者提供一个人们可以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图像,而不是人们在其中可以苦思冥想的世界体系”。他还说:“我向来非常鄙视‘为哲学而哲学’。世界上最无聊的东西就是纯粹的逻辑学、科学的心理学、普通伦理学和美学。”因为生活并不具有任何普遍的和科学的东西,而那些所谓的学问,恰恰是在死的、外在的事实中寻找所谓的真理。须知,事实与真理之间是有区别的。同样是“事实”,黑格尔式的绝对真理的追求者将其作为寻找无生命力的法则的材料,而在他这里,则是用以阐明一种思想的例子。

        (详见10版)

        家集:动荡与变革时代的家族文化传承

        今天,聚族而居的时代基本已成过往,同时单位的统合力度急剧削弱。职业、分工、教育等已经取代根据家庭、血缘和等级划定的传统秩序。在此背景下,我们重提家族与家庭、关注家风和家学、整理出版家族文献等,有何意义?仍然回到上文家集与家谱分布年代的统计,清代家集在民国编辑与印行的有204种,而家谱在民国时期(1937年以前)每年至少有170种。数量或者密度如此之高,或许会促使我们调整过去对传统文化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命运的认识。传统文化果真因西潮冲击而迅速衰落了吗?以依附于家族的家集与家谱显示了传统文化的另外一种存在,传统文化还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在多重压力之下,它仍有顽强的生命力。家对于中国文化而言,是一个核心问题。关于家的种种研究,可以为当下文化建设提供参照;家族文化传统作为精神资源,也可以创造性地转化;但同时必须审慎,今日“重复”家的话题,似乎不必过多强调尊祖、敬宗、收族等方面的功能。

        (详见15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