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2015年,中宣部和中国作协连续推出大动作,催生新气象

    重现实:网络小说加快主流化 得身份:网上写手成了家里人

    本报记者 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12月30日   17 版)

        “2015年有关网络文学的举措与动向,以大动作迭出,大事件频仍,使网络文学成为了当下文学在形态上最为活跃的板块,在生态上最具生力的空间。”12月27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在接受读书报记者采访时如此概括2105年的网络文学发展特点。

        主流化,再主流化

        白烨认为,主流文坛越来越重视网络文学,这一点在2015年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力度。

        他总结说,首先是高层的管理部门与主流的文学体制,不仅把网络文学纳入了自己的视野,而且建立起了相应的网络文学机构,用以专门联系、调研和引导网络文学。

        中共中央宣传部在文艺局的架构内新设了网络文学处,中国作家协会在八届八次主席团会议上决定成立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以加强对网络文学的研究,更好地团结联系广大网络作家,促进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在相互交流和密切互动方面也呈现出了良好态势。

        10月22日,在全国网络文学第六十九次重点园地工作联席会议上,20余家重要文学网站的相关负责人与会,与中国作协的相关负责人交流对话,并就进一步繁荣发展网络文学事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达成了较多的共识。

        此外,由传统文学机构和主流媒体主导的网络文学作品的评选与排行,也数量见多,质量见好。

        白烨认为,文学管理部门和主流文坛建立于网络文学有关的机构与部门,体现了文学管理部门对于网络文学的关注与重视,而网络文学也由此与主流体制建立了常态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使网络文学在与体制接轨的同时,也给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相互走近和加强交流提供了更多机遇与更大可能。而由主流文学媒体、传统型批评家为主的网络文学评选介入网络文学排行,势必带入传统的文学观念与审美趣味,这有可能促使网络文学更快和更好地走向精品化,乃至经典化,有助于网络文学在借鉴传统文学经验的基础上获得自身的发展。

        中国作家网副主编马季注意到,各网站开始重视现实题材作品,接地气成为网络作家的共识,作品的文学价值、审美趣味开始受到网文圈的重视,网络文学IP(知识产权)被炒热,网络文学从静态走向动态,更加深入到了社会大众中。网络作家普遍具有了入场感,他们不再觉得自己是“局外人”,心态正了,不管是写作还是参与公共事务都有了平常心。

        “这些现象说明网络文学加快了主流化进程,整个网文生态系统,正在实现从自由向自觉的转换。”马季说,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也是网络文学经典化不可逾越的过程,文学作品与时代的关系,与大众的关系,要经受住时间的检验。网络文学不是天外来客,立得住,留得下,不只是一种愿望,而是真切的、现实的诉求。

        是赚钱的工具,但也只是赚钱的工具?

        “网络文学与影视改编的密切联姻更为密切。因为网络文学更接地气,也更注重讲述故事,很适合于影视改编。”白烨说,越来越多的导演和制片人将目光锁在网络小说上。前几年的《后宫甄嬛传》和《步步惊心》,近期的《琅琊榜》《花千骨》和《芈月传》等,都是极为成功的典型例证。网络文学作品与影视改编的密切互动,既能在网络产生的前期预热中保证影视作品的高收视率,又能凭借影视作品的热播带动原网络小说的第二次销售热潮。这既是网络小说支撑了影视改编,又是影视改编成全了网络文学,实际上是相互惠及、彼此共赢的结果。

        但是,马季对此热象忧心忡忡。他说,网络文学IP热,需要警惕隐含的危机。一个写作者应该认清自己,网络文学首先是文学,而不是其他。

        “网络文学对于娱乐化的追求,远远胜过于对于审美性的追求。因为追求作品的可读性,读者的最大化,更适合于大众读者口味的‘小白文’应运而生。这种内容简单,文笔通俗,只求以平实的文字讲述引人的故事的文体,本质上是在适应最为普通的读者,取悦最为大量的受众。网络小说的侧于娱乐性,使它有了自立的基点,发展的空间,某种意义上也使它流于浅俗化,减敛了文学性。”白烨指出,网络文学在文学传播上更看重读者,甚至推崇读者至上,然而网络文学的“读者是上帝”的规则是大可反思的。在文学与阅读的关系上,不能完全从文学消费、文学市场的角度去考量,要从文学启蒙、文学传承的角度,从文化积累、文化建设的角度,去掂量自己的写作的意义与影响。

        他认为,网络文学从写作到传播,从生产到经营,都更为重视经济上的效益与直接性的收益。2013年间,除了过去的用户付费阅读、广告、粉丝经济之外,网络文学把“道具打赏”作为一种新方式,以对“粉丝经济”的深度开发,来寻求网络文学新的赢利点。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利益与资本似乎成为了支撑和推动网络文学的主要杠杆和重要力量,网络写作变成了不同环节的人们赚钱的方式,网络作家则成为网络文学利益链上的赚钱工具,而忽略了文学本应具有的审美作用与社会功用。这从长远来看,这无论对网络文学自身,还是对当代文学整体,都是极为不利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