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2015永远的怀念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12月30日   05 版)
    刘浦江(1961-2015)
    1月6日,辽金史名家、北京大学教授刘浦江因病在京逝世,享年54岁。
    刘浦江1961年生于上海,籍贯重庆垫江。1979年至198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史专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3年7月至1988年3月,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助教、讲师。1988年4月至逝世,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至2010年,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主任。主要专业领域为宋辽金史、中国北方民族史。论著主要有《辽金史论》《二十世纪辽金史论著目录》《松漠之间:契丹辽金女真史研究》等。
    黄济(1921-2015)
    1月8日,著名教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黄济原名于鸿德,1921年7月20日出生于山东即墨。
    黄济长期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美育等方面的研究,在我国率先重建教育哲学的学科建设,是新中国教育理论的重要开拓者。著有《教育哲学初稿》(1982)、《教育哲学》(1985)、《教育哲学通论》(1998),主编有《教育学》等。
    庞朴(1928-2015)
    1月9日,著名哲学史专家、历史学家庞朴因病医治无效在山东济南去世,享年87岁。
    庞朴字若木,原名声禄,1928年10月生于江苏淮阴。
    庞朴学术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文化史、古代天文历法以及出土文献等方面都有精到研究,在海内外产生重大影响,主要著作有《公孙龙子研究》《一分为三——中国传统思想考释》《庞朴学术文化随笔》《中国文化十一讲》《庞朴文集》等。
    李小文(1947-2015)
    1月1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遥感技术专家李小文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
    李小文,1947年3月2日生于四川自贡。二十余年来,李小文致力于地物光学遥感和热红外遥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他创建了Li-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是我国遥感基础研究领域少数几位国际知名专家之一。发表研究论著160余篇/部,研究成果和水平得到了国际公认,研究论文被国内外科研人员广泛引用。1994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2000年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
    林为干(1919-2015)
    1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微波理论专家林为干因病医治无效在成都逝世,享年96岁。
    林为干1919年10月20日生于广东台山。作为我国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的主要奠基人,林为干一生长期致力于微波科学技术研究,在闭合场理论、开放场理论和镜像理论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出版著作四部,发表重要学术论文300多篇,曾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多个奖项,被国内外同行尊称为“中国微波之父”。
    袁阔成(1929-2015)
    3月2日,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袁阔成因心脏衰竭去世,享年86岁。
    袁阔成1929出生于天津评书世家,伯父袁杰亭、袁杰英和父亲袁杰武号称“袁氏三杰”。袁阔成博采众长,吸收话剧、电影、戏曲、相声等艺术形式之长,在继承传统评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其现代评书,内容新、风格新、语言新,为弘扬民族文化艺术做出了可贵的贡献。代表作品有《三国演义》《西楚霸王》《水泊梁山》《烈火金刚》等。
    罗国杰(1928-2015)
    3月9日,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教育家,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奠基人罗国杰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罗国杰生于1928年,河南内乡人。罗国杰长期致力于我国伦理学理论教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他建立了新中国高校第一个伦理学教研室,编写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教学大纲》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讲义》,为新中国的伦理学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罗国杰共撰写了《道德教育与价值导向》《以德治国与公民道德建设》等约200万字著作,并主编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伦理学》等20多部著作。
    钱存训(1910-2015)
    4月9日,著名汉学家、中国书史和图书馆学学者钱存训因肺炎在美国芝加哥辞世,享年105岁。
    钱存训1910年10月11日出生于江苏泰州,家族是著名的吴越钱氏。钱存训一生致力于图书馆学、历史学研究工作,著述巨富,发表的专著和论文有100多种,为世人留下大量有关中国古代文化、纸墨印刷、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著作。其中,《纸和印刷》自1985年出版以后,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化史研究方面的国际地位。在钱存训等华人汉学家的努力下,美国芝加哥大学成为除哈佛大学之外的另一个汉学研究重镇。
    汪国真(1956-2015)
    4月26日,著名诗人汪国真因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终年59岁。
    汪国真祖籍福建厦门,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1990年5月,汪国真的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出版,掀起一股“汪国真热”。20年来,汪国真的诗集一直畅销不衰,盗版不断,并形成独特的“汪国真现象”。代表作品有《年轻的潮》《年轻的思绪》《热爱生命》《雨的随想》。
    徐光宪(1920-2015)
    4月28日,著名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徐光宪1920年11月7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上虞市。多年来,他在量子化学、配位化学、萃取化学、核燃料化学、稀土化学与串级萃取理论等多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他建立的具有普适性的串级萃取理论引导稀土分离技术的全面革新,使我国实现了从稀土“资源大国”到“生产大国”的飞跃,提高了我国稀土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徐光宪曾两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8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杨静远(1923-2015)
    6月8日,著名翻译家杨静远于6月8日19时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病逝,享年92岁。
    杨静远笔名苑青,1923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她参与编辑过10余种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书,著有《马克思传》《夏洛蒂·勃朗特书信》《勃朗特姐妹全集》等翻译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经典童话《彼得·潘》《柳林风声》,均因文笔清丽优美而广受赞誉。此外还出版有书信集《写给恋人》、散文随笔集《炼人学校——五七干校生活一千日》《让庐日记》等。
    童庆炳(1936-2015)
    6月14日,著名文艺理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童庆炳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80岁。
    童庆炳1936年出生于福建连城。童庆炳长期从事中国古代诗学、文艺心理学、文学文体学、美学方面的研究。在四十余年的教学和研究中,他撰写发表了论文200多篇,独立著书十余部,由他出任主编的文学理论教材使用范围广,使用时间长。童庆炳是我国文艺学理论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培养出大批学者、作家,莫言、余华、刘震云等知名作家都曾经是他的学生。
    成公亮(1940-2015)
    7月8日,一代古琴大师、国家级非遗古琴代表性传承人成公亮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75岁。
    成公亮1940年出生于江苏宜兴。1965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理论作曲系。先后师承刘景韶、张子谦,主要在广陵琴派传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其琴乐细腻多变又飘逸洒脱,具有深细的人情味,注重表达对自然的感受与人生的思考,他打谱了《文王操》等7首琴曲,创作《听松》《沉思的旋律》《太阳》,以及古琴套曲《袍修罗兰》,毕生致力于琴学传播。
    孙幼军(1933-2015)
    8月6日,当代著名童话作家、中国首位安徒生奖提名者、《小布头奇遇记》作者孙幼军在北京去世,享年82岁。
    孙幼军1933年5月出生于哈尔滨。1961年出版长篇童话《小布头奇遇记》,成为几代中国人的童年阅读记忆。此外,他还出版过中篇童话《神奇的房子》、短篇童话集《小狗的小房子》、系列童话集《怪老头儿》等20余部作品。其中,“小布头”出版至今不衰,版本多达十几种。
    徐和瑾(1940-2015)
    8月15日,著名法语翻译家、复旦大学教授徐和瑾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75岁。
    徐和瑾出生于1940年。 1985年,徐和瑾与人合译的第一本译作巴尔扎克的《交际花盛衰记》,此后他陆续翻译了米歇尔·代翁的《一辆淡紫色出租车》、让·皮埃尔·韦尔代的《星空:诸神的花园》和《思考宇宙》、芒迪亚格的《黑色摩托》、塞利纳的《长夜行》、安德烈·莫洛亚的《普鲁斯特传》、拉巴雷尔的《杜拉斯传》、纪德的《伪币制造者》和《梵蒂冈地窖》、莫泊桑的《漂亮朋友》、左拉的《娜娜》、杜拉斯的《英国情妇》和加缪的《局外人》《鼠疫》等。2004年起,他以一己之力翻译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代表作《追忆似水年华》,目前已出版四卷。
    杜润生(1913-2015)
    10月9日,原中顾委委员、原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原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杜润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杜润生原名杜德,1913年7月18日生于山西太谷。杜润生是农村改革重大决策参与者和亲历者,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从1982年到1986年连续5年参与主持起草了著名的五个“中央一号文件”,对于家庭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的推广和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草婴(1923-2015)
    10月24日,著名翻译家、托尔斯泰译者草婴在上海因病去世,享年93岁。
    草婴原名盛峻峰,1923年出生在浙江省宁波镇海。他是我国第一位翻译肖洛霍夫作品的翻译家,他还曾翻译过莱蒙托夫、卡塔耶夫、尼古拉耶娃等人的作品,在中国读者中产生极大的社会反响。从1978年至1998年,草婴系统翻译了列夫·托尔斯泰全部小说作品,包括三个长篇、六十多个中短篇和自传体小说。1987年被授予俄罗斯文学的最高奖——高尔基文学奖。
    齐世荣(1926-2015)
    12月3日,著名历史学家、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齐世荣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齐世荣1926年10月29日生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祖籍河北省南皮县。主要研究领域为世界现代史和现代国际关系史。齐世荣是新中国第一代世界现代史专家,著有《20世纪的历史巨变》(与廖学盛共同主编)、《世界五千年纪事本末》(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的历史演变》(主编)、《绥靖政策研究》(主编)、《世界史》(与吴于廑共同主编)等。编译有《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和《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译著有《西方的没落》(合译)等。
    王尧(1928-2015)
    12月17日,著名藏学家、民族史学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王尧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87岁。
    王尧1928年3月生于江苏涟水。精通语言、文学、历史、宗教,其学术生涯伴随着新中国藏学风雨六十年,在藏语分期和方言划分、古藏文文献的整理和译释、汉藏文化的双向交流轨迹、藏传佛教和藏汉佛学比勘等诸多领域成就卓著,先后出版了《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吐蕃金石录》《吐蕃简牍综录》《西藏文史考信集》《水晶宝鬘——藏学文史论集》《藏学零墨》《王尧藏学研究文集》等论著。
    董鼎山(1922-2015)
    12月19日,当代知名英美文学兼亚洲资料专家、美籍华裔作家董鼎山在美国纽约离世,享年93岁。
    董鼎山1922年出生于浙江宁波。早期主要从事英文写作,为《纽约时报》等写作书评时论文章。上世纪70年代末,他重新投入中文写作,把现代欧美文学思想和文化现状输入中国文化界。出版有《天下真小》《西窗漫记》《书、人、事》《留美三十年》《西边拾叶》《美国作家与作品》《西窗拾叶》《第三种读书》《纽约文化扫描》《董鼎山文集》(二册)《自己的视角》《纽约客闲话》《美国梦的另一面》等。

        又是一年岁末,循例作一次告别。

        你敬仰过的,你感动过的,你亲近过的,你疏离过的,你知道的,你不知道的,那些人,最终都要有这一次告别。

        往途已过山一程,水一程,前路还有风一更,雪一更。我们在这里告别,也将从这里启程。

        ——编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