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靠拿动物说事这一点,还不能保证一部童话作品真的就很有趣、很特别。更重要的是,进入作品的动物在形象上和意义上都得对读者有吸引力,最好能调动读者早就存在的某些“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的比较复杂的人生体验,进而帮助他们拓宽视野,从这些体验中获得积极的力量。
按照作品开篇的交代,《刺猬英雄传》的作者之所以请刺猬来演绎这一连串的故事,是因为他的偶像就是一只刺猬,一只不寻常的刺猬。文学作品里讲故事的那个“我”,当然只是作者的一个影子或一支传声筒,不等于作者本人。尽管如此,把一只刺猬认定为自己的偶像,对真实生活中的许多人来说,完全可能是不合情理的事。
其实,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早在我们面前这本《刺猬英雄传》问世之前的漫长岁月,刺猬就和狐狸搭着伴儿,被西方的文人、学者用来形容和标志人类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的两大类型了。
纯粹刺猬型的人跟武侠小说里的江湖独行侠相似,个个都是孤胆英雄,不扎堆,不合群,无朋无伴,形单影只,全仗自己一身绝艺萍踪四方、遍走天下。具体地说,他们倚仗的那身绝艺,包括锋芒尖锐的自我意识,坚如磐石的个性,封闭得好像一座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或钢铁堡垒似的精神世界,以及深信整个世界时时处处都绝对遵循着同一种秩序、同一套规则在运行的思维习惯,都非常“刺猬”。
纯粹狐狸型的人正好相反,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天生随机应变。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面临什么样的环境,他们都乐于通过自觉主动的改变来适应外界。在他们心目中,整个世界本来就像一只转动的万花筒似的瞬息万变、规律难寻,跟这个世界好好相处的唯一方式,就是随境而迁、应时而变。
很明显,纯粹的刺猬型或狐狸型的人都不那么可爱。真实的人,都是刺猬型和狐狸型的复合体。大家彼此不同,只在于骨子里的刺猬成分和狐狸成分的搭配比例。
不仅如此,细想想潜伏在我们个人精神深处的那只刺猬和那只狐狸,它们谁是先来的、谁是后来的?或者谁为主、谁为次?是谁先来了但是慢慢支撑不住了,所以又招呼来了另一位,加以弥补和援助?对此,我的答案是:先来的是刺猬,后来的是狐狸,是刺猬为主、狐狸为次,刺猬最早支撑着我们,但是后来撑不住了,于是找来了狐狸做帮手。刺猬使我们获得尊严和自由,狐狸带给我们善良和包容。
我相信并且期待,《刺猬英雄传》每一位用心的读者,尤其是越读越喜欢从小长着刺猬身体,却时时流露着狐狸情怀的英雄刺猬球球这个角色的人,都会有和我同样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