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

    从《父亲是棵刺》说起

    段崇轩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11月18日   11 版)
    《乔忠延客体散文》,乔忠延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38.00元

        读《乔忠延客体散文》,你总觉得作者是在默默地观察和探寻,走着走着,总会有所发现和收获,及至抵达终点,于是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他最感人的是那些描述亲人的篇章。

        结识乔忠延,已有二十多年了。他的人生道路很宽阔,但却只认准了散文这条道,成为一位学者型的散文作家。他写自己的儿时经历,写身边的各种人物,写民情风俗和地域文化,写远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都力图既表现出描写对象的真实,又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他把自己的时间、心血和生命,都投入到了散文创作中,在文学中释放、塑造着自己。

        读《乔忠延客体散文》,你总觉得作者是在默默地观察和探寻,走着走着,总会有所发现和收获,及至抵达终点,于是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他最感人的是那些描述亲人的篇章。譬如《父亲是棵刺》中的父亲,作者一开始是把他作为有缺点、非正面的形象去刻画的,是乡间的“一棵刺”。他追溯了父亲许多好管闲事、莽撞行动的事例,但终于有一件事情改变了父亲的形象,丰富了父亲的性格。一位骑车的学生撞倒了父亲,甚至碰掉了牙齿。但父亲一听说学生是去参加高考的,立刻劝住众人,让学生快去考试,事后还念念不忘学生考得如何。作者进而想到:“冷厉和温情恰是利刺的两面,迎恶而刺,遇善而温,岂不正是刺的品格?”于是刺的形象、父亲的性格,放射出了灿烂而温暖的光辉。再如《祖母》里的祖母,作者是把她作为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去描述的。她在经历了下嫁乔家、婚姻不遂、丈夫去台等一系列曲折之后,肩负重担、养老育后、捍卫家庭,支撑着一个家庭的兴盛和发展,作者最后终于领悟到:“就是像她这样的女人延续了一个又一个家庭,就是这一个一个的家庭延续了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这些祖母不伟大,也不高尚;不尽善,更不尽美,她们身上甚至明显有很多缺点,却本真地写照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由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升华到普遍的伟大母性;由一个乡村家庭的延续,扩展到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承传。

        乔忠延的创作实践表明,一个作家只有深入到表现对象的全部世界中,才有可能领略到客体的丰富特征,进而写出独具个性的作品来。他的创作题材是开阔而多样的,但他绝不先入为主,写成一二种模式,而是深入到表现对象中,寻找事物的特征,并把这种特征转化成具体的创作风格。譬如写童年生活的《上天的路》《弯弯的桃树》,作品的格调是单纯、温暖、浪漫的,但又隐含着对荒诞社会现象的困惑。譬如写民情风俗和地域文化的《台子》《威风锣鼓》,作品的风格是热烈、抒情、激越的,饱含着作家对乡土风情和文化的真爱。譬如写历史人物的《记忆李自成》《东临碣石观沧桑》,作品则折射出一种幽远、沉郁、苍凉的情调。乔忠延的散文不仅风格多样,而且写法多变。有些散文汲取了诗意手法,如《春》《圣人》等;有些散文借鉴了小说的写人技巧,如《父亲是棵刺》《祖母》等;有些散文则运用了史家笔法,如《记忆李自成》等。风格的多样,手法的灵活,使乔忠延的散文姿态纷呈,富有魅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