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韩晓东)“从大瑶山调查开始,费孝通先生一生都遵循着志在富民的学术取向,这一学术取向与当今社会功利主义的学术取向、“为学术而学术”的学术取向不同,我们要有费孝通先生这种知识分子的担当。”日前在京举办的“民族学人类学理论方法创新发展国际论坛暨纪念费孝通先生大瑶山调查8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作出上述表示。
李堷林同时提到,随着社会科学的快速发展,学者们应就人类学的调查方法在整个知识生产中还有哪些优势,这种优势可以怎样发展下去等问题展开进一步思考。此外还要认真思考怎样让中国学术走向世界,思考我国的学术研究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与创新,并将我国参与国际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构建的新成果认真加以总结、推广。
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的专家学者就“民族学人类学理论方法创新发展”“社会秩序与社会管理”“文化遗产与文化自觉”,以及“纪念大瑶山调查80周年、缅怀费孝通先生”等议题发表观点和看法。与会学者认为,费孝通先生的广西大瑶山调查,是当时中国人类学田野工作的一个经典范例,其中不仅反映了田野工作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原则,更体现了田野工作背后的基本价值取向。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守优良传统、探索开拓创新、保持田野工作前沿活力,是民族学、人类学实地研究者的一个重要的学术使命。
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国际合作局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