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11月04日 星期三

    前言后语

    《周易》和《矛盾论》的比较

    ——《〈周易〉和谐辩证法论稿》序

    周天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11月04日   10 版)
    《〈周易〉和谐辩证法论稿》,周天著,中西书局2015年8月出版,26.00元

        本书最初的书名为《〈周易〉、〈矛盾论〉比较研究》,出版时改为今名。今名的全名应为《〈周易〉中的以和谐哲学为纲的辩证法体系论稿》,作为书名,太长了些,所以压缩为《〈周易〉和谐辩证法论稿》。

        书稿以古籍《周易》与毛泽东《矛盾论》的比较作为契机,来展开学术讨论。这两本著作都是古今中国哲学著作中最有代表性的经典著作。《矛盾论》比较系统地讨论了以斗争哲学为纲、着眼于推翻旧世界的革命辩证法规律,并且成为中国革命战争的哲学指导纲领;而《周易》则系统地讨论了以和谐哲学为纲的辩证法体系的规律,并且成为中国历史上一切和平时期社会体制的哲学指导纲领。抓住了《周易》中的和谐辩证法体系这个纲,也就抓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灵魂。

        我国当代学术界关于和平时期的社会运行规律,研究得比较少。事实上,由于中国几千年社会生活中,和平时期是其主流,而中国又保存了以“二十五史”为代表的、远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更为丰富的历史著作。这样,以《周易》中和谐辩证法为哲学纲领的儒学与史学中所总结的有关执政规律也是无比丰富与深刻的;而周、汉、唐、宋等享国长久的朝代,也正是以儒学(周礼)及史学作为执政指导思想的。本书将对这类规律作扼要的叙述。

        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斗争哲学的《孙子兵法》,为当代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成就所照亮,从而在世界学术界范围内光辉夺目。《周易》的高度象征主义的表达方法导致其和谐哲学内涵较少得到理解和阐发,加之以今人在实践和谐哲学的成就还远未能照亮历史。我相信,假以时日,《周易》必能在世界范围内发出远比《孙子兵法》更为耀眼的光辉。

        人类社会的两种基本体制———战时体制与和平时期体制,各有特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两大派,以儒家为代表的法先王的儒、道、墨、阴阳等家,其哲学纲领均为和谐哲学,是总结和平时期体制规律的学派;而以法家为代表的法、兵、纵横等家,以斗争哲学为纲领,则是总结战时体制规律的学派。社会由和平时期体制转入战时体制,以及由战时体制转入和平时期体制,都必须遵从一定的规律与途径。

        我想,我的这些研究中,可能包括了若干可以进一步展开讨论的理论素材,也许对今人有某种认识和参考价值。把它们写出来,以供有心人,包括理论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们研究、参考和讨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