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香)汤汤、毛芦芦、小河丁丁、常立、赵海虹、慈琪……近年来,中国儿童文学版图上崛起浙江青年作家群,仅获中国儿童文学最高荣誉——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就达11人之多,更因其写作起点之高,对儿童文学题材之开拓探索,为丰富儿童文学艺术生态所做的努力,而受到瞩目。近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文艺报》社、浙江省作家协会、金华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浙江新生代儿童文学作家群研讨会在浙举行,将这一青年作家群推至前台。
在中国儿童文学的整体格局中,浙江儿童文学占有重要位置。浙江儿童文学的发生、发展与中国儿童文学的发生、发展同步,浙江儿童文学的奠基人就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如鲁迅、周作人等。1907年,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首次提出,要改变中国愚弱形象,就要“尊个性而张精神”,“首在立人”的要点是儿童文学;1914年,周作人在《玩具研究》一文中提出“以儿童趣味为本位”;1920年,周作人发表《儿童的文学》,正式提出了儿童文学这一概念。就此,中国儿童文学诞生。从鲁迅、周作人、茅盾、丰子恺,到金近、包蕾、任大霖、任大星,到冰波、谢华,再到汤汤、小河丁丁、毛芦芦,均领一时之儿童文学风气。显然,挖掘探讨浙江儿童文学的发展规律,对全国儿童文学界将有示范效应。
在浙江儿童文学界,理论、创作和出版相互促进和提升,堪称表率。浙江师范大学是最早开设儿童文学课程的高校之一,1982年,蒋风先生招收了恢复高考制度后的首批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儿童文学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开创了我国高校儿童文学研究生之培养,为中国儿童文学学科建设做出独有贡献。同时,浙师大的基础理论、儿童文学史、外国儿童文学、童话史、图画书研究、教学研究、当代作家作品研究等,均走在全国前列。
与之同时,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亦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出版重镇之一。上世纪90年代,文学旁落,儿童文学出版经历低潮期,许多少儿社的文学编辑室纷纷撤销或合并,而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一直保持儿童文学编辑室建制,并由知名儿童文学评论家孙建江出任室主任,持续与浙江包括全国的儿童文学界保持密切联系并持续出版儿童文学作品。显然,创作与儿童文学理论、评论、出版有一种天然的默契的奇妙联系,而良好的互动促进了浙江创作的持续发展。
“传承”与“传统”是浙江儿童文学作家群崛起的关键词。浙江作协儿童文学年会是从1980年开始的,坚持了30多年,始终没有停止过。而且最早的年会都开成了改稿会,通过老作者、老编辑的传帮带,一大批作家成长起来。“浙江儿童文学作家起点高,文学感觉良好,但作为一个整体,十分低调务实,不会高声喧哗,夸夸其谈,华而不实,沽名钓誉,文坛一些不良行径在浙江儿童文学作家上几乎看不到。”在评论家、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孙建江看来,这与浙江自尊自信、实干实效的文化氛围相关。对于浙江的儿童文学作家而言,很重要的群体特征是守得住寂寞。无论校园小说如何盛行,类型化创作如何风靡,畅销小说如何热闹,浙江作家依旧低头潜行,不为时尚潮流所动,走自己的文学道路;彼此之间相互提携,而不是互别苗头、彼此拆台,谈到艺术观点时,又敢于批评,由此,浙江儿童文学事业形成了梯队,青年作家迅速成长。
新世纪以来,主导中国儿童文学写作的就是两股潮流,“校园小说”和奇幻冒险潮。而浙江青年儿童文学作家对中国儿童文学题材的开拓、艺术生态的丰富做出了卓越贡献,更因对恒久儿童文学品质的笃守而为人称道。“每个青年作家都有自己独具风格的领地,如汤汤的鬼世界,在鬼世界中传递当代人的寂寞焦灼感,以及心灵交流的渴望;赵海虹的融入感与当下性,写下女性视角下的软科幻;毛芦芦的抗战题材小说,写出了大地情怀与故乡意识;王路,现实感、口语化;常立的后现代童话;小河丁丁,童年生活与传奇世界;金旸,清新柔美的童心世界;吴洲星的想象与怀旧;慈琪的飘忽灵动。”孙建江评论。
尤其是,虽然长篇儿童小说的市场看好,但浙江儿童文学作家不为所动,在小说、童话、幼儿文学、寓言、散文、童诗等各领域硕果累累,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内生发展动力。怀揣文学梦想,低头默默写作,或许,这就是浙江青年作家群崛起带给中国儿童文学界最为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