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

    服务教育初心未改 传承文明弦歌不绝

    ——四川教育出版社成立三十年来发展之路纪实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10月21日   16 版)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从此各行各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四川出版迎来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喜人局面。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为了事业快速发展,四川人民出版社在各专业编辑室的基础上陆续组建专业出版社,1985年四川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

        建社三十年来,四川教育出版社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出版方针、政策,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与舆论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积极为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地方教育发展服务,推出了一批批优秀教材和教辅读物;努力发挥出版社的文化传承和传播功能,紧跟学术和文化前沿,出版了一大批教育理论、传统文化、科学学术著作和大众普及读物;不断深化出版改革,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走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一、筚路蓝缕,扬帆起航

        建社之初,四川教育出版社即确立“传播文明,服务教育”的办社宗旨,坚持专业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坚持以教材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怀抱理想,追求卓越,立志创一流品牌,出一流图书,努力锻造核心竞争力。

        建社伊始,出版社在人员、资金、办公场所等各方面都存在诸多困难。1983年8月在四川人民出版社文教编辑室基础上组建四川教育出版社,实际上仍是四川人民出版社的一个编室,并未独立运作。1985年正式建社,由四川省新闻出版局和四川省教育委员会双重领导,省新闻出版局负责行政领导,省教委负责业务领导;从四川人民出版社分得几十万流动资金;加上领导班子成员,全部职工不足20人。

        出版是一个创意产业,做出版没有人才不行。建社伊始,社领导班子立即决定招兵买马,当年即引进应届毕业大学生11人。同时,确定了“‘教’为基石”的办社思路,坚持“创效益”和“创牌子”两手抓方针,即依据国家指令性计划的要求,开发地方教材和地方补充教材;以练习册和寒暑假作业为主开发学生读物、教学参考读物等教辅图书,形成出版社的经济支柱;组织策划教育理论及学术专著选题,支持教育科研,在教育理论研究领域形成拳头产品,从而逐步形成具有川教社特色的、合理的图书结构,逐步树立品牌优势。根据这一办社思路,进一步确定了三年办社目标——“四五目标”:组建一支50人左右的编辑出版队伍;出版500种左右的图书(每年出版150~200种);实现利润500万元;购买50套职工宿舍。

        数年之间,川教社即成为当时具有较大影响的地方教育出版社,与湖南、广东、陕西、辽宁、江苏五省的教育出版社并列为全国地方教育出版社“六霸”。

        当时的员工队伍以年轻人为主,朝气蓬勃,干劲十足,大家齐心协力,一批批图书陆续推向全国,在读者中产生了不错的影响。1985年推出《布尔代数与开关电路理论和习题》《狭义相对论与爱因斯坦》《中国俗语选释》《中小学简明教学心理》《计算机入门》《概率入门》《古代文学知识》等数十种图书;随后,“近代数学知识丛书”“数学小品译丛”“大学物理自学丛书”“德育丛书”现代高分子科学丛书”金钥匙丛书”“生活教育研究资料丛书”等接连推向市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川教社1986年即出版比利时科学家G.尼科里斯和I.普利高津所著《探索复杂性》一书。普利高津因提出耗散结构理论而获得197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探索复杂性》“研究复杂性产生的规律、机制以及可在何种程度上被加以探索”,将以耗散结构理论为代表的进化论物理学的成就在更普遍的意义上加以概括和提高,并以“知识转化”的形式架起通向千差万别的各类实际演化问题的桥梁。这部著作的组稿颇费周折,却成为非华裔权威学者首先在中国出版新著的开端,在中文版出版后,该书英文版才由美国Freeman公司出版发行。

        社会效益是主导,经济效益则是基础,川教社也一直在寻找机会夯实经济基础。1987年,在国家对于教辅图书的政策尚不明朗的情况下,经过广泛调查和反复研究,川教社先期投资10万元,由四川省教科所组织编写了一套练习册。当年放暑假前,国家教委明确,各地可以出版一套由教委审定、教科所主编的教辅。因为提前做了充分准备,当年秋季开学,这套中学、小学全覆盖的练习册顺利投放市场,既满足了学生需要,又达到上千万元的销售码洋,使出版社经济状况大为改观。随后几年,小学、初中、高中《寒假生活》《暑假生活》“基础知识丛书”等九套大型丛书陆续出版,成为川教社的主要经济支柱。

        初创时期的川教社,兼顾国家计划任务的完成、企业积累的增加和职工福利的提高三个方面,在省新闻出版局和省教育厅领导下,经过全社职工团结奋斗,圆满完成建社伊始确定的目标任务,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且耕且耘,发展壮大

        1988年8月,国家教委颁发《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编写规划方案》,提出“根据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国情,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教材,必须在统一基本要求,统一审定的前提下,逐步实现教材的多样化,以适应各类地区、各类学校的需要”。九年义务教育内地版教材委托四川省教委和西南师范大学编写。川教社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与四川省教委和西南师范大学密切合作,全程参与内地版教材的编辑出版和送审工作,其中包括中学、小学语文、数学、外语等主要学科在内的20多个学科、400多个品种均由川教社出版。

        内地版教材立足内地农村,着眼提高素质,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能力培养,注重与生产、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融思想性、科学性、适应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在体系的建立、内容的选择、文字的表述和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进行了探索,力求体现改革的精神,利教利学;实现了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多样化的初衷,是我国编写出版农村版教材的一个尝试,是当时历史条件下具有较高水准的一套教材。正因如此,这套教材具有较为持久的生命力,有的科目如小学思想品德、社会、音乐、美术,初中音乐、历史、体育、化学等,一直沿用至新课改初期。在发挥巨大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地方财政、为川教社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长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巨大发展成就,教育界充分认识到,教育改革只有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下才能不断走向深入。1987年,川教社组织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教育专业青年博士、硕士,启动“现代教育丛书”出版项目。从1988年到1992年,陆续推出张诗亚的《教育的生机——论崛起的教育技术学》、傅维利、刘民的《文化与教育的变迁》、扈中平的《人的全面发展——历史、现实与未来》、吴忠魁、张俊洪的《教育变革的理论模式》等。丛书以运用新科学、新方法、新观点进行理论探索的教育科学著作为主,同时注意发掘我国传统教育的瑰宝和适当介绍外国教育理论的新成果,填补教育理论研究的空白,强调学术性、科学性和理论联系实际,为开阔教育理论研究的视野、开拓教育实践的沃土、启迪教育改革的思考,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体系,促进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作出了贡献。

        《陶行知全集》的出版,是川教社对中国教育事业作出的又一巨大贡献。1989年7月,川教社与《陶行知全集》编辑委员会达成出版协议。1991年8月陶行知诞辰一百周年前夕,《陶行知全集》前十卷顺利出版。1998年10月出版补遗一卷,2002年9月出版补遗二卷。历经十三年艰辛,十二卷本《陶行知全集》终于呈现在世人面前。2005年川教社推出《陶行知全集》修订第二版,增加新发现的陶行知佚文,在保持原编辑体例不变的前提下,根据第一版出版后学术界最新陶学研究成果,对部分内容做了必要的调整和增删,使全书的编辑更为科学合理,同时版式、纸张、印刷、装帧等质量也有大幅提升。2006年,《陶行知全集》荣获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的殊荣。以《陶行知全集》为基础,川教社从未间断陶行知研究图书的出版,在陶行知研究图书出版方面的优势地位一直延续至今。

        川教社还出版“教育数学丛书”“华夏文明探秘丛书”《中国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社会稳定机制对策研究》《纳米科技——现在与未来》《校本行动研究》《后朦胧诗全集》“现代数学研究丛书”“现代物理科学研究丛书”“现代国防丛书”“现代体育科学丛书”《诸子百家智慧宝库》等具有学术价值、文化品位的图书,深受读者喜爱。其中,“教育数学丛书”1995年获第九届中国图书奖;“华夏文明探秘丛书”1998年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中国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社会稳定机制对策研究》2000年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纳米科技——现在与未来》2002年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校本行动研究》2004年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等等。

        这个时期,川教社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同时,始终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在重要地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巩固、扩大市场份额。《中国出版年鉴(2001年)》发布的“‘九五’期间全国图书出版社市场竞争数据序次”表中,四川教育出版社名列第24位。

        三、玉汝于成,走向辉煌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根据这一精神,2003年12月,经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组建以出版为主业、兼营相关产业的国有大型出版集团——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作为集团十家图书出版社之一,进入全新发展时期。

        2004年,在四川出版集团领导下,川教社成功进行三项制度改革:优化组织机构,使机构设置与战略发展方向相适应,即符合市场化、企业化、专业化的要求,符合激烈竞争的势态,符合自身的人力资源情况;初步建立起绩效评估体制,确定各部门目标任务,由此建立评估体系,并根据工作复杂程度、风险、劳动量等因素划分岗位等级;取消一些随机的、大锅饭性质的福利。

        建章立制上,2005年—2007年历时三年完成《四川教育出版社职工守则》的制定,包括《社长办公会议事规则》《领导班子成员廉洁自律条例》《考勤请假制度》《机构设置及岗位职责》《编辑工作条例》《财务管理制度》《印制管理条例》《发行管理条例》等8个方面的管理细则,于2007年初颁布实施。2008年对《职工守则》进行修订,新增《劳动合同管理制度》,修订《考勤请假制度》,经过试行正式出台《校对管理办法》,制度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

        生产经营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年5月)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6月)陆续颁布实施,根据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川教社一方面按照教育部要求对使用中的内地版教材进行认真修订,并送审通过;一方面按新课程标准要求,组织力量编写新课标教材,在通过教育部审核获得立项批准后,相继送审通过小学英语全套8册、初中历史全套6册。两套教材被列入教育部普通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在全国推广使用,迄今,新课标初中历史教材已在四川、重庆、江苏、湖北、广东、河南、江西、广西、陕西、青海、云南等11个省市区的一千多万学生中使用,成为全国初中历史的主流教材,新课标小学英语教材也在四川、重庆等省市近百万学生中使用,成为这个时期川教社的立身之本。

        2007年,川教社率先向出版集团提出转制试点申请。2008年10月,四川出版集团正式启动转企改制工作。2009年,转制工作迅速展开。2010年年初,四川教育出版社更名为四川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四、资源整合,再谱新篇

        2010年底,四川出版、发行资源整合,四川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成为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面临品种几倍增加、时间紧、任务重、全新运行方式、职工普遍不适应等挑战,川教社沉着应对,确定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保质保量完成原有及新转入上目录教育产品的出版;第二步,对既有产品进行分析、评估、整合、修订、优化、升级,提升产品品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品质教育产品;第三步,根据市场需求,研发新产品,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系列化、立体化的教育产品出版格局。

        2011年,按照业务整合方案,快速完成人员、业务的交接工作;为适应作为股份公司教育产品研发、管理、生产平台的定位,川教社加强制度建设,优化、调整组织机构、人员、运行方式;确定了上目录产品优先、教材优先、假期作业优先、无修订或修订量小品种优先、报订数大或往季销售数大产品优先、可控性好品种优先等原则;等等。

        2012年,新闻出版总署加强对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管理,开展出版单位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资质核定工作。川教社积极应对,精心准备,严格按照规定收集、上报材料,经过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取得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政治、思想品德、科学、音乐、体育等学科中小学教辅出版物的出版资质,是四川唯一取得全学科教辅材料出版资质的出版社。

        教辅品种趋于稳定后,编辑、设计人员深入基层进行市场调研,广泛听取教师、教研人员、学生、家长的意见,与时俱进,每年均根据教材、考试大纲以及读者意见,对教辅进行修订、优化、升级,2013年起先后对“小学生学习实践园地”“新课程实践与探究丛书”“单元测试卷”《假期作业》《信息技术》等教育产品进行升级换代,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得到读者的一直好评。

        近年来,作为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公司教育产品研发、管理、生产平台,川教社树立“大教育出版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生物学思想发展的历史》等5套图书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藏古代契约文书丛编”入选《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踏上教师专业之路》《哪里都是杏坛——一个人文教育践行者的足迹》被评为2014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生态文明论》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2014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出版重点选题,《中国教育家画传》(10本)《生态文明建设论》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东亚人文100导读》获亚太出版商联合会(APPA)图书奖金奖,《当代中国青少年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获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和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现代农民工科学素质教育丛书》获2012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人生是树,做人是根》获2013年冰心儿童文学奖,《天梯之上——记“感动中国人物”李桂林和陆建芬夫妇》《冰海荣光——“雪龙”号船南极救援脱困全纪录》获第十二、十三届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差异与共生——多元文化下学生生活方式与价值观教育》等3本图书获四川出版物奖·图书奖一等奖。

        销售收入、利润逐年翻番或大幅度上升,净利润从2010年的3000多万元上升到2014年的超过2亿元。根据《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川教社在全国地方图书出版社总体经济规模综合排名逐年大幅度上升,2010年第16位,2011年第10位,2012年第5位,2013年第4位,2014年继续保持第4位,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四川省首批重点文化企业·骨干企业”。

        五、展望未来,前程似锦

        当前,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出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当前我国正处于互联网+时代,展望未来,川教社将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为核心,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实施精品战略,大力实施战略转型升级、推动媒体融合,从主要服务于学生、教师转变为服务于学生、教师、教研人员、家长、社会各界;从主要依赖中小学教材、教辅等基础教育产品结构,转变为保持义务教育产品优势地位,拓展领域,对现有产品进行升级换代,实现幼儿教育、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行业培训、家庭教育、教育理论、心理学以及其他高端学术等领域教材、教辅、课外读物、通俗读物、学术图书等产品全覆盖,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系列化、立体化的教育产品出版格局;依托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教育信息化平台——文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明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打破单一纸介质出版形态,以内容资源经营为核心,从纸介出版逐步向新型全媒体教育出版转变,积极介入电子书包、远程教育、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移动教育、云教育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从内容提供商向教育服务提供商转变,提供教育出版、教育测试、教育培训、教育咨询等综合性教育解决方案。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期待,下一个三十年,四川教育出版社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再上新的台阶,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