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9月30日 星期三

    “中国好书”(2015年8月)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9月30日   05 版)

        1.《西方那一块土:钱乘旦讲西方文化通论》,钱乘旦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

     

        【推荐理由】北大教授钱乘旦精研世界史多年,用口语式的风格,鸟瞰西方文明发展的历史,将自己的判断与思考穿插其中。本书以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的方法动态介绍西方文明的源流、特点及其演变过程,观点鲜明,见解独到,为读者讲述了一个不同的西方文化史。

     

        2.《国史讲话·春秋》,顾颉刚、童书业撰,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7月

     

        【推荐理由】本书是史学大师顾颉刚以小说笔法正说历史的通俗读物。从政治史和社会史的角度,详细呈现了春秋时期中华民族从野蛮到文明的历史过渡。同时,为便于阅读与理解,编者特为生僻字加了音注,为重要内容加了边注和历史地图。

     

        3.《故宫营造》,单士元著,中华书局,2015年7月

     

        【推荐理由】本书精心辑选了单士元先生论文三十篇,并选置了一百三十一张珍贵而精美的故宫图片。内容涉及故宫建筑的历史、文化及修护保养,并附单士元简要年表。书中对故宫建筑及其文化进行了权威的解读,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故宫修缮及保护状况作了详细介绍,反映了单士元七十余年的故宫情怀。

     

        4.《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陈平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

     

        【推荐理由】本书是陈平原大学史研究系列的最新力作,作者通过对档案、报道、日记、书信、散文、诗词、杂感、著作等不同史料的仔细辨析,讲述了抗战中中国大学内迁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呈现了战时中国大学的精神风貌。

     

        5.《蘑菇圈》,阿来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7月

     

        【推荐理由】本书聚焦当下消费社会如何影响藏区生活这一话题,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作家阿来2015年的最新创作。作品依旧沿袭了作者对于藏区的“人”的观照,叙述温暖、文字丰盈,对现代性的反思与内省尤为坦率、真诚,表现出一种难得的、堪与现代经典作家比肩的科学理性与人文情怀。

     

        6.《民国文学十五讲》,孙郁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7月

     

        【推荐理由】《民国文学十五讲》源于孙郁上课的录音讲稿,既有汪洋恣肆的学术点将,又有见微知著的妙感偶得,作者并未过多地介绍文学知识与学术观点,而是将自己私人的阅读体验与感受融入文章当中,语辞儒雅温润,感受力灵动通透,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美不胜收的文学地图。

     

        7.《童书非童书:给陪伴孩子看书的父母》,黄迺毓、李坤珊、王碧华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8月

     

        【推荐理由】“到底什么样的书才算是童书?”“爱看书的孩子是不是功课一定比别人好?”“童书可以让孩子学些好行为吗?”……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问题,本书在深度解析原由的同时,又给出相应的建议,父母们读后定能获得不少发人深省的教益。

     

        8.《黑白男女》,刘庆邦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年6月

     

        【推荐理由】失去了至亲,留下来的人如何活下去?《黑白男女》不仅是一部书写矿难的小说,它关注的更是生命不可逆这样一个永恒的话题。小说关注“后矿难”时期几个矿工家庭生活与情感的重建,有生活的辛酸也有人心的温暖,有命运的重压更有人性的尊严,展现出一名当代作家直面现实的文学诉求。

     

        9.《图解时间》,李孝辉著,科学出版社,2015年7月

     

        【推荐理由】时间是什么?这是一个似乎简单却又不易一时回答的问题。这本书以图画的形式,融入历史、地理、天文、生物、物理等多学科的知识,采用了中西对比、古今对照等方法,形象化地描述了时间的产生、传递、应用、终结等各个方面。“一目了然”之中,让读者轻松获得对时间的认知。

     

        10.《致成长中的你:十五封青春书简》,殷健灵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7月

     

        【推荐理由】这是一本写给青春期男孩女孩的心灵成长书,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殷健灵通过写信的方式,以朋友的身份与少年少女倾心交谈,娓娓道来一个“人格完善的人”应该具备的品质,以及他们身上正在发生的、生理和心理方面隐秘变化的原因。本书笔法细腻,亲切灵动,凝聚了作者写作二十来年对于成长的思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