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韩晓东)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暨《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首批图书出版座谈会近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会议发布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的最新调研成果《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文化变迁的深刻变化,民族地区面临着更加复杂的问题。继1956年开始的第一次、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的第二次之后,2013年,我国开始第三次民族大调查。其中,《21世纪初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作为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旨在对我国60余年来民族政策、民族工作进行评介,了解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突出矛盾、突出问题及经验教训,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和现实借鉴。此次调查选择了60—70个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作为调查点,第一批子课题调查范围涉及新疆、贵州、云南、青海、内蒙古等省区,专门设计了“民族政策与政府管理调查问卷”“家庭问卷”和“社区问卷”3份调查问卷,覆盖较为全面。调研形成的书面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即《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系列丛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本次出版的10多种图书,基本上是2013年各个调查点的最终研究成果,据悉,该丛书最大的特色和亮点有三:一是每一个调研报告均是多层次、全方位、多视角的综合调研报告,涉及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大文明建设的内容,强调历时性纵向梳理,全面而具体。二是每一个调研点均邀请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员参与,报告所呈现的内容具有多学科的分析与研究手段。三是增添了大量问卷分析的书目和内容,这在以往的民族学调查中是不多见的。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丛书作为我国民族问题研究的重要成果,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系列性的综合调查,客观、全面展现中国处理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制度优势,展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丰富内涵,展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展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成果。中国的经验,还将具有世界的意义。另外,此次调查的区域几乎覆盖全国大部分民族地区,许多的调研点是在边境一线,涉及不少的跨境民族,调研成果不仅可以为目前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提供大量的学术支撑,而且可以为推动区域国际政治整合、社会治理及国际合作提供很多基础性的数据,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该丛书在世界民族研究中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