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9月02日 星期三

    孟子故里,听名师讲国学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9月02日   15 版)

        今天的国学热正是在有识之士引领下、被广大民众普遍认可的捍卫民族文化传统之举。但有时候,面对庞大的国学体系,人们难免会望洋兴叹。学什么,怎么学,这是摆在每一位国学爱好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不同于以往的国学经典与学术专著,商务印书馆6月推出的新书《孟子公开课》,读后颇感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本书是基于“孟子公开课”课堂教学录音稿基础上整理而成的演讲体、通俗性国学著作。不仅是众多名师的通俗著作,更是多个名师合力打造的精品通俗国学课堂。本书系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邹城市人民政府、光明日报国学版三家单位邀请12位孟子研究领域的知名教授走进孟子故里,给官员、教师等讲孟子公开课。这些教授均来自全国著名高校,既有全国优秀教师牟钟鉴教授,又有国家级教学名师郭齐勇教授。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对于这些名师的课,以往只是慕名,如今却有缘聆听。

        该书既对孟子做了正本清源,又展现了立体的全面的孟子生平、思想、价值与影响。至圣孔子曾被误解,亚圣孟子也被责难。直到今天,社会上仍有不少人误解、甚至有意无意地歪曲孔孟思想。这其中缘由正如牟钟鉴先生在书中所说:“长期以来中国人有着文化自卑心理,一些人不遗余力地讨伐中华传统文化,这可以叫作文化自杀。孔子、孟子长期受到简单化的、武断的批判。”批判孟子的人以“万物皆备于我”为证据,给孟子扣上主观唯心主义的帽子,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视为孟子维护剥削阶级统治的思想。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其实“万物皆备于我”是说天道和人道是相通的,人的身上体现着天地万物共同的本性。至于“劳力者”与“劳心者”的区别,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没有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社会怎么运转。为什么人们对孟子之于中国文化的贡献视而不见呢?

        读《孟子公开课》,我们知道,受到孔子思想影响与齐鲁文化熏陶的孟子,与孔子一样“一以贯之”着继往圣、开来学的文化自觉,心怀天下、情系苍生的政治责任;性善论彰显着人性的光辉,“把百姓日用不知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义礼智信全部放弃,世道人心不可收拾”;仁政不只是一种政治行为方式,更是一种道义原则,是通往王道之路的必由之路;孟子以民为本的思想决定了他要对官员的行为做出限制,社会上的精英有责任有担当,引领社会风尚,民众才能安居乐业;孟子充满浩然之气的大丈夫正义论正是民族精神的内在动力;“孟子的升格运动”实质上中国人化解了一次外来文化的挑战;孟子思想在东亚、欧洲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孟子之于今天社会伦理道德、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启示。可以说,孟子思想精华尽收一书之中。

        这本书既是提升广大干部国学素养的好教材,也是名人故里文化建设的好模式。当前,国学热也引发了国学教育的讨论。大家都来学国学,谁最应该先学会国学?谁的道德素质需要先提升?从国学本身找答案,就是官员要带头学国学,行国学。本书《前言》引顾炎武之言曰:“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领导干部先转变观念,带头学国学,再引领百姓学国学,改变社会风俗,才是正道。《孟子公开课》的12课内容既可以独立成章,又有紧密的联系,合而观之就是系统的一门课。说到这里,我们既佩服这门课的策划者,又佩服孟子故里领导敏锐的文化战略眼光。

        “孟子公开课”是给孟子故里的干部群众讲的国学课,其书则对于广大民众学《孟子》、学国学具有普遍意义。今天,孟子的铮铮名言依然对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比如,“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等等不胜枚举!如果我们能致知而力行,则获益匪浅。

        在《孟子公开课》第一讲,颜世安先生讲到,文化一定要落实到人心里面,而不能总是热闹与浮躁。一种文化传统能否支撑我们的文明,在于政府的决策与人们的行为是不是受到文化传统的指导。当国学的智慧能真正融入到寻常生活的时候,我们才真正成为一个有文明教养的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