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9月02日 星期三

    著意者言

    传统企业不能做自己不会飞的猪

    ——《数字网络环境下传统出版社的转型发展》后记

    陈昕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9月02日   10 版)
    《数字网络环境下传统出版社的转型发展》,陈昕著,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8月第一版,48.00元

        这是一部我早就想完成的著作。

        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作为出版人,最近十多年来,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对传统出版业带来的革命性变化,我们怀着极大的期待和热情拥抱互联网,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探索;但同时我们在向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出版的转型进程中也有着种种的困惑和不解,特别是缘于对传统出版和纸质图书怀有虔敬和依恋,加之碰到重重困难,使得我们向数字出版转型的步伐多少显得有些迟疑、蹒跚和沉重。在我看来,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在于我们虽然在实践中已经意识到感觉到未来出版发展的网络化、数字化趋势,但在理论上还未能加以很好证明和解释。因此,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工具,分析和论证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并向数字出版转型升级的必然性,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研究工作。

        我最先想做这项研究的念头产生于2008年。在那年出版的拙著《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增长方式转变研究》中,我针对数字融合的趋势指出,在数字化条件下,“图书作为一种信息产品,具有典型的边际成本趋于零的特征”;“数字出版的最大特点是交互式、易检索、价格低廉……未来数字出版物将在很大程度上取代纸质出版物”。(参见陈昕:《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增长方式转变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71—72页)不过,在那本书中,我也只是提出了一些基本判断,并没有加以分析和证明。之后,开展这项研究的打算一直在我的计划之中,但苦于工作繁忙,抽不出整块时间来完成它,只是断断续续做了些前期准备工作。今年1月,我退出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领导岗位,有了大把大把的时间,开始了“读自己想读的书,写自己想写的书”的新的人生之旅。我列出了四本书的写作计划,《数字网络环境下传统出版社的转型发展》是其中的第一本。本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数字网络环境下传统出版社转型发展的经济学分析”,是我最近半年来的新的研究成果。在这一部分,我运用现代经济学的模型和工具,证明在数字网络环境下,数字出版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而传统出版的边际成本是一个大于零的固定值,因此,利用数字网络技术重构出版产业链,用互联网思维来改造传统业务流程、创新内容的呈现方式,是传统出版社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此基础上,我还提出了传统出版社转型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及相应的建议。下篇“数字网络环境下传统出版社转型发展的观察与探索”,收录了2002年至今我关于数字出版的八篇文章。这些文章记录了这十多年来中国出版业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历程和艰辛,记录了传统出版人为此所进行的各种探索和努力,也记录了我对数字出版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

        本书的内容仅是个人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对中国出版业转型发展所做的思考,当然会有种种局限和不足,但自认为全书对出版业未来趋势的把握还是准确的,理论逻辑也是自洽的,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一个出版人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一种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最近一段时间,对于“互联网+”,人们议论较多的是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的一句话:“只要站在台风口,猪都能飞上天。”从借势的角度看,这话说得有道理。它提醒传统企业要善于把握“互联网+”时代难得的机遇窗口,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完成基于互联网的转型升级,迎来新的发展高潮。但同时我还在想,当风停了的时候,传统企业怎样才能继续飞翔而不至掉下来。这里的关键是,传统企业不能做自己不会飞的猪,而要成为自己能飞的鸟,哪怕是笨鸟。就传统出版社而言,自己能飞的根本恐怕还是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创新能力,离开了这一点,一旦风停一定会摔得鼻青脸肿,甚至可能一命呜呼。另外,即便站在“风口”,也要明白,向数字出版的转型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不要一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更不要指望一飞冲天。要知道,错误不累积到一定的临界点,你是无法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的,也是飞不起来的。

        最后,我要感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张军院长,他在《东方早报》“上海书评”上与《零边际成本社会》一书作者杰里米·里夫金的对话文章,让我获益良多;而他为本书所写的序言,特别是其中对于零边际成本社会的阐述将有助于出版人更好地理解加快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的意义。感谢格致出版社范蔚文社长和忻雁翔副总编辑为本书编辑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感谢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经费支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