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7月22日 星期三

    《巴汉对勘〈法句经〉》序言

    黄宝生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7月22日   10 版)
    《巴汉对勘〈法句经〉》,黄宝生生著著,,中中西西书书局局20152015年年55月月第第一一版版,,6060..0000元元

        《法句经》(Dhammapada)是巴利语三藏小部中的第二部经。这是一部早期佛教的格言诗集,采集自经藏各种经文中的偈颂,体现佛陀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和洞察。这些格言诗蕴含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四圣谛(苦、集、灭和道)、戒定慧和三法印(无常、无我和涅槃)。其中不少格言诗也蕴含对于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和伦理教诲,加之诗律简易,语言晓畅,比喻生动,警句迭出,因而问世后,深受广大佛教徒和教外读者喜爱,盛传不衰。

        佛教以流布地区分为南传佛教和北传佛教。巴利语三藏于公元前一世纪用文字写定,《法句经》也就以巴利语抄本的方式在南传佛教地区得到比较稳定的传承。而在北传佛教地区,佛经依然采用各地的方言俗语传承。同时,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从公元初开始,佛经语言逐渐改用梵语。这样,在《法句经》的传承中,也就出现其他方言俗语和梵语的传本。

        现存的法救译《法句经》的原文使用什么语言,现在难以确证,但估计原文不会是巴利语:汉译《法句经》不仅比巴利语文本多出十三品,而且相应部分的译文也与巴利语文本有诸多差异。巴利语文本在转换成其他语言传承时,出现种种变异是很自然的,尤其是在以口传为主要传承方式时,更是如此。

        自魏晋至现代,《法句经》因其本身的思想和艺术感染力,更因其具有佛教入门书的性质,在中国得到不断的翻译和传播。对此,支谦已在《法句经序》中作出精当的概括:“其在天竺,始进业者,不学法句,谓之越叙。此乃始进者之鸿渐,深入者之奥藏也。可以启蒙辨惑,诱人自立,学之功微,而所包者广,实可谓妙要也哉!”正因为如此,古代印度来华僧人对《法句经》都是熟记在心的。这样,他们一再与中国高僧合作译介《法句经》,也就不是偶然的。及至现代,终于出现叶均依据巴利语原本翻译的《法句经》(中国佛教协会,1953年初版,1984年再版),这是一部上佳的译本。

        这次,我用巴利语《法句经》与维祇难等译《法句经》进行对勘,对勘的文本格式是按照巴利语偈颂次序列出原文,提供每颂的现代汉语今译,同时按照维译《法句经》偈颂次序附上维译汉语原文。

        早期佛教翻译中,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造成读解的困难。而对于现代读者,由于古汉语的隔阂,会更添一层读解的困难。采用原文和译文对照阅读的方式,对克服这类障碍很有帮助。通过比照原文,可以更准确理解和把握译文表达的意义,或发现译文中出现的某种变异,并有助于思考为何会出现这种变异。对于时不时会遇到的一些疑难词句,通过查核对应的原文,意义就比较容易得到确定。

        中国拥有庞大的佛经资源,而相比之下,佛经的注释本还十分有限。佛经的注释工作任重道远,但这项工作有利于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承,应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