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话题实在太多,很难筛选出一个主题写成文字。读书的意义之于我也不是几句话可以概括的,那些关于读书的片段纷至沓来,充塞了我的记忆。
永不消逝的书店
我们置身于一个喧嚣浮躁的视听、读图时代,早已不耐烦阅读大段大段的文字。我们受惠于信息社会的便捷,也在这便捷中丢掉了许多珍贵的东西:那种左顾右盼、精挑细选的“累并快乐着”的过程,那种书的装帧和质感带给我们的视觉和触觉的满足,那种安静地坐拥书城享受着书店时光的惬意,都随风而逝了。然而,我还幸运地保有一份永不褪色的记忆,关于书店。
儿时镇上唯一一家新华书店便是我的天堂。每个周日,我会拿着父母给的零花钱去那里买书。最常买的是一角钱一本的连环画,一次也只能买一本。有一次,我看中了一本《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一看要1.6元,对我来说堪称天价。下定决心要把买小人书的钱省下来,于是,每周去书店只是为了看看那本作文选是不是还在。终于,有一天它被别人买走了。新华书店成了我的伤心地。
上大学时,济南文化东路上的的三联书店是我最常光顾的地方。这家书店最大的特点就是书很新,我的很多学术前沿的书都是在那里购得的。每逢结账时,老板很庄重地在书的最后一页印上一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红印章。小心翼翼等印泥干透,满怀期待地回到宿舍,再拿出自己的读书专用章,跟书店的印章并排扣在一处,便完成了一次购书过程。
南京有家著名的民营书店叫先锋书店,当年我在南京大学读博,先锋书店就开在我们学校后门。店面不大,却是我们茶余饭后或读书疲倦之后的一个最佳去处。书店装修朴实而高雅,甚至准备了沙发、椅子让我们坐下来或聊天或阅读,老板钱小华常常笑容可掬地跑前跑后为我们推荐最新的社科书,耐心地倾听我们对于书和书店提出的要求,那种读书人便是上帝的感觉只有在先锋书店才感受得真真切切。提着打了一点折扣的新书回到寝室,心中满满地装着“幸福”二字。
《第二性》让男女共同成长
学生L寄来一张贺卡。她刚刚研究生毕业工作四个月,很怀念学生时代“一屋子女人高蹈地谈论各种‘主义’的日子”。这话是有来由的,文学专业的硕士生男生极少,有时在某一年级一个男生都不见。我一个女老师带着女学生们,“一屋子女人”谈书论学的场景并不鲜见。
研究生读书会,书目是波伏娃的《第二性》。主题发言的同学都是女生,到场的同学除了四位男生之外,其余的也都是女生。在国内,女性主义理论有时被视为洪水猛兽,但凡女性一谈女性主义就变得面目可憎。其实,经历了男女平权、尊重男女差异基础上的两性平等之后,当今女性主义理论早已站在如何达成两性和谐的起点上思考问题了。波伏娃的可贵之处在于,她写作《第二性》既没有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女人,也没有作为一个女权论者,而是作为一名存在主义者,提出女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波伏娃敢于直面女人本身存在的弱点,不讳言女人的生理弱点,认为女性必须首先了解自己,才能实现自身解放;同时,她又指出,女性的解放,需要两性共同努力。
值得庆幸的是,读书会末尾,二十多个女人和四个男人达成了共识:两性在一定历史时期的不平等难以避免,但它不是永恒的。当男性在物质资料生产中的优势不再起决定作用,当女性体力上的劣势以及孕育给她们带来的不利影响在男女个体生存能力的对比中所占分量越来越小时,就有了这种不平等结束的基础。男人和女人是彼此的资源和土壤,压制任何一方都最终会消弱自身的能力,同时也会消弱自身的幸福感和生存的质量。女性主义是一场结束性别主义、性别剥削和压迫的运动。女性主义教育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很重要,身为女人,应首先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生存境况,经济上自立,精神上自主;作为男人,关注并参与女性主义同样关乎自身。
与经典同行
诗人狄金森说:“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向远方。”狄金森又说,这条路承载着人的灵魂,最穷的人也能走,没有通行税,是一辆何等节俭的车!我很庆幸,我的职业让我得以与书为伴,与经典同行。
身为讲授外国文学课的老师,我深切地感受到世界文学经典遭到的冷遇。虽说伟大作品是穿越时空的,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大学生很难对西方文化深厚的宗教背景和形而上思辨传统有所体悟。同学们与《神曲》格格不入,也不能明白哈姆雷特的犹豫不决。一切显得陌生,自然味同嚼蜡。许多同学不能真正理解疯疯傻傻的堂吉诃德的苦苦追求,也不能明白为什么浮士德愿将自己的灵魂卖给魔鬼。
讲完了《堂吉诃德》,我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想法。同学甲说这个堂吉诃德真傻,疯疯癫癫,甚至以动物作比说他弱智,同学乙说“我要把庸俗进行到底!”这是何等的悲哀!身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我当有责任引导学生走向高雅、高远与高尚。我让他们从堂吉诃德这个有着崇高精神境界的疯子身上思考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思考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并且提出了问题:“文学的意义到底在哪里?经典的作用是什么?”
终究,堂吉诃德们是幸运的。他们在同学们的阅读中复活了,复活在跨越了时代和民族的时空中。阅读是献给写作的礼赞。也许,在某一个机缘,某一本书或某一位作家拯救了我们,同时我们也拯救了作家笔下的人物。每当我带着同学们沉浸在经典的博大精深中时,便感到无比欣慰。虽然文学经典遭冷落的局面很难在短期内改变,但至少,我们懂得了应该对经典保持适度的敬重。
英国小说家伍尔夫这样描述:“有时我想,天堂就是持续不断、毫无倦意的阅读。”阅读带给我们天堂般的感觉!阅读是聚众的孤独,是最沉静的狂欢,是未知世界里最愉快的自我放逐。我们不能让生命之旅更长,但阅读经典,却能让旅途更宽广,生命之旅更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