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5月27日 星期三

    从代际角度绘制新时期文学图谱

    李成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5月27日   20 版)

        新时期中国文学转眼已走过近40年历程,诞生了一批批优秀的作家和作品,涌现了一批批令人称道的优秀批评家。洪治纲教授便是其中之一。近30年来,他一直追踪新时期文学的发展流变,细心梳理、检视整个文坛的成果,推出了一部又一部有影响力的著作,并获得了诸多奖项。其新著《中国新时期作家代际差别研究》,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式,再一次检阅了新时期40年文学创作的演变与走向,总结了各个时段文学创作带有规律性的特征,并指出其成因、成就与不足,可以说是从代际差异这一角度为我们绘制出了一幅新时期文学的图谱,是对当代文学批评和自己研究成果集纳式总结发挥,对创作和批评界的人士都不无启发。

     

        这部专著选择的视点是“代际差异”。作者首先将代际差别置于文化视野来观照,并指出代际差异之所以明显存在,与当代中国处于急骤的社会转型这一特定背景相维系:“中国近三十年的社会变化,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90年代的市场经济及社会体制的转型,世纪之交的信息化浪潮及消费主义的盛行,几乎每一次社会变革,都导致人们生存方式、价值观及思维方式的变更,也促使代沟现象愈演愈烈。”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从“童年记忆与群体成长的心理规约”、“集体记忆与作家主体的精神建构”、“社会变迁与代际观念的更替”和“代际群体的文化焦虑”四个层面,分析了四代人的文化特征及四代作家代际差别的文化成因。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提出的“文化焦虑”:“尽管每一个代际之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但他们都必然地面临着共同的文化焦虑:如何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这一揭示是否也暗示了即使作家间存在代际差异,但实际上也已存在“共性”,并有可能在将来进一步消弭“差异”而形成“共性”?联系作者此前对作家“个性的独特性”的肯定,认为代际差别是一种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上的差别,而作家个体之间的差别通常体现在性格、气质和文化积淀暨审美风格的不同等,仅从这一点就可看出这本专著在理论上的圆融与严密。

     

        新时期作家代际差异现象既已存在,那么这种差异到底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各个代际的特征究竟有哪些?本书以整整四章的篇幅,揭示“新时期作家代际差别的审美呈现”,也就是分别对四个代际(“50后”、“60后”、“70后”、“80后”)的作家成就尤其是在审美倾向与写作风格上的特点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使我们认识到各个代际的作家确实存在各自的“共性”,从而整体呈现代际差别。譬如,在具体分析“50后”作家群的审美追求时,作者从六大方面予以展开:“启蒙主义的觉醒与变奏”,“宏大历史的深层反思与重构”,“现实矛盾的紧密聚焦与质询”,“传统文化的现代反思与探析”,“理想主义的执着捍卫与张扬”,“现代主义的积极引鉴与袭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本书精细地描绘了新时期作家的创作图谱,实际上也就是一部新时期文学史。这种既有理论框架,又能将几乎所有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一网打尽”式的研究著作,史论结合,理论的深度与材料的丰富相统一,无论对业内还是业外读者来说,都必将留下深刻而清晰的印象。

     

        本书作者重在总结和揭示,并没有提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的文学”究竟是什么,但他在分析各个代际的文学状貌显示其对研究对象透辟的理解的同时,实际上也暗含着作者对理想的文学的吁求。如他对“50后”作家所致的敬意:“迄今为止,‘50后’无疑是中国新时期文学创作中最为成熟的一代作家。”他也充分肯定“60后”作家是一个充满理性精神和个性气质的写作群体,“注重对个体存在的深度发掘”,“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对“70后”作家则充满“同情”,认为他们是“最尴尬的一代”,因为他们在前后两个显赫代际群体之间,“始终未能完整地凸显自身明确的代际身份与审美特征”,但也肯定他们有自身的特点,即“重建日常生活诗学的艺术理想”。至于对“80后”作家,作者充分掌握他们繁复而多元的文学实践,将之归纳为“青春写作”、“传统写作”和“类型化的网络写作”三类,并指出这一代“自由无拘的反自律书写”特征,认为是“消费时代的精神浮标”,欣赏他们的才情,同时,也认同学界分析的其写作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不是文学现象,认为是一种“代际断裂的文化之殇”。我认为这些论述都深中肯綮。

     

        在绘制了新时代作家创作的图谱之余,作者还从“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待新时期作家代际差别这一现象的存在。虽说“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代际差异的存在是显而易见的,但文学毕竟还具有某些共性,丰富的文化性便是其中之一。文学只有突显这一点,才能在各个时代(代际)获得共鸣,成为人类的精神家园。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新时期作家代际差别研究》不仅开了一个好头,也启迪人们对之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中国新时期作家代际差别研究》,洪治纲著,人民出版社2014年11月,60.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