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5月20日 星期三

    九峰三泖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5月20日   16 版)

        “九峰三泖——萧海春画展”展览于近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展览共展出萧海春历年创作的作品七十余幅,其中既有其精心绘就近二十米宽的鸿篇巨制《锦绣石壁》,也有方寸之间别具特色的手稿册页,全面展示了萧海春的绘画艺术。

     

        “九峰三泖”位于上海市松江区境内。九峰指其境内的佘山、天马山、横山、小昆山、凤凰山、厍公山、辰山、薛山和机山等9座山峰;三泖指松江、青浦、金山至浙江平湖间相连的大湖荡,“九峰三泖”正是萧海春长期工作生活的地方。

     

        萧海春自己解释“山水画经典解读”,是“主要通过‘手谈’的方式,或‘拟’或‘临’,是中国画主要的体道形式。就绘画体认来说,形式分析具有‘形器’的含义,但那些符号的意味又是‘以形媚道’来实现‘技近乎道’的观念,可以说由“器”入‘道’的过程,是中国哲学精神对‘形神’关系间的一种把握。”(萧海春《深山问道》)。其实,不断深入传统,对临习传统绘画的经典图式,正是掌握中国画精髓的必由之路。

     

        通过深入研习中国绘画传统,萧海春发现,古人所留存的临习之作,均题有临、摹、仿某家笔法的款识,而后世对这一现象的理解却往往很是片面,如果深入对照先贤绘画及其所临仿的对象,却发现彼此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并非刻意求其形似。以摹古大家王石谷而言,他的风格其实贯穿于宋元各家之间,因此,王石谷所标示出的临、摹、仿,只能被认为是他自己连接传统的标榜,而这不仅得到了王时敏等前辈的赞许,还吻合了松江画派代表人物董其昌所鼓动的时代潮流。萧海春以超过十年的时间所完成的“山水画经典解读”40幅,正与王石谷当年临仿古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为松江派和海派的传人,萧海春在21世纪以来的十余年间,追踪董其昌、王石谷一脉,通过临仿古人而形成了他自己的松江派叠加海派的风格,以“超逸明爽,雅负志操”的品格为式微的中国水墨画传统挽回了文化的尊严。九峰三泖孕育的松江文化,成为萧海春文化血脉中的重要基因和滋养,此次他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展览,将全面呈现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深厚学养。(尚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