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5月20日 星期三

    米兰世博会中的德国馆

    陈履生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5月20日   16 版)

        在巨大的世博园里,要想看完全部的场馆几乎不大可能,尤其对观光客来说。实际上全部看完也没有什么必要,因为审美疲劳在所难免,可以举一反三。人们往往都有一个基于以往知识的判断,哪些馆必须去看。德国馆的主题是“灵感的田野”,很难想象德国人是如何去表现这个主题。德国馆好像是必须去看的,它的一侧排起了长队,所谓的长也是有限,可能不到半个小时,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刻意的安排,为了缓解大家排队的乏味,有个马戏团的小丑以各种杂耍的表演,让人们在惊叹中很快就从队尾移步到了队前。其间,有工作人员给大家每人发了一本小本子,瓦楞纸封面。可是,打开一看,里面就是白纸的背板,没有另外的页面。在白纸背板上一个字也没有。其形式基本上像贺卡那样的折页,仅此而已。每人拿到这样的赠品,都不知其所以然。进德国馆是整体进整体出,不允许单独行动,也不可能单独行动。好不容易轮到自己的这一拨,感觉到了等待后的那种很不容易得到的那种自得的感觉。听说上海世博会有排队排三四个小时的,真可怕。

        进入到不大的序厅,大概也只能容纳百人不到。四周的上方全是大的电视。一女子在台上给大家讲解。听不懂,只是跟着大家一起鼓掌。大概是介绍一些基本情况,但是,每台电视与每个人一样,他们之间可以互动,有内在的联系,左边电视机里的人扔一个苹果就到了右边那人的手上。最后说发到每人手上那本小本子,还是没有听懂这是干什么用的。等她说完,身后的大门突然敞开,这是中国人所形容的“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人们眼前一亮,犹如进入到一个太空世界,光怪陆离。每一组都像一个装置艺术品,有图像,有声音,但都是与主题的吃有关。这里有土地、水、气候、物种多样性四个区域,主要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参观者体验自然作为主要食物来源的力量。这时候就见到许多观众拿着刚才发的小本子,翻开摊平而成为一个白色的板子,在一些特定区域晃动,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各种信息就会投射到白纸板上。而这一含有反射点的板子被称为“种子板”。德国人在这里的创意表达以超乎常规的手段,将人们带到了他们所营造的未来世界之中,让人们看到了自己的现在和未来生活相关的一些内容。此后进入到另一个展厅,四周全是压出来的白色的连在一起的各类容器,上方有能够行走的几部电视机互相交错,它们正在放映与主题相关的内容。而后进入到一个像植物园一样的“创意花园”,陈列着生长的各种植物,大都是可以吃的植物,也有与人们相关的花花草草。还有一些提炼出来的液体的像蜂蜜一样的各类瓶装罐头。人们三三两两看着各自感兴趣的内容。其中的一个台面上放着几个不锈钢锅,打开锅盖所看到的锅底是一个圆形的显示屏,同样在播放着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如果说刚才集体进来的包括我在内的一批观众在经过几个展区而化解为游兵散勇之后,像我这样因为摄影的爱好往往脱离队伍,最后又迫不得已被集中到一个非常暗的展厅。德国人的秩序感就在于这种不经意中的附和社会的约定俗成,而中国人的“随大溜”基本上也是这个道理。最后进入的这个厅实际上是一个表演厅。中间是个突出的圆形的小台子,四周围绕着无数的柱子,柱子顶上有一盏LED灯。工作人员要求每人站在一个柱子边上,也可以抱着、靠着这个柱子。当倚靠在这个柱子边上的时候,确实感觉到很累了,回头四望,周边的每人手上还是拿着那个瓦楞纸的小本子。这时候两个小伙子上台,一个小伙子手上也拿着和我们一样的小本子,他是演唱加指挥,另一个小伙子弹琴。这两个小伙子真是卖力,又是唱又是跳,上上下下,不遗余力,看着都累。其中指挥的那个小伙子不时用小本子指挥大家按照他的方式和节奏,用小本子拍打自己的手,方式不同,音响不一。全场气氛热烈,上下呼应,真正有群众被发动起来的感觉。当小伙子指挥大家用手指划拉瓦楞纸封面,巧妙的是,发出的声响不同于拍打,由此也就明白了为什么这个小本子是瓦楞纸封面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全场灯光不断变化,有点像迪斯科舞厅,而不同的是有两个巨大的装置沿着它们的轨道在人们的头上来回高低上下走动与翻转,实在有点像进入到外空世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