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4月29日 星期三

    孔子的真味

    向敬之 刘晨烨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4月29日   23 版)

        即便有再多人把重温《论语》认定为尊孔读经,即便有更多的学者和网民对尊孔读经,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解、质疑和群情激奋。但,在两千多年前的诸子争鸣时代,在往返奔走列国宣扬其仁义学说的进程中,孔子究竟为何能讲出那些似包罗万象的言论,到底说着怎样的包容哲学、历史、社会、经济、军事、文化、艺术、教育、宗教等诸方面的儒家思辨,如何融会忠恕孝悌、宽信敏惠、智勇刚毅、温良恭俭等道德规范于只言片语中,其背后有多少思想对应着现场的一点一滴?无数人都在思考和诠释,都在寻觅和坚持,都在努力地还原孔子的伟大。

        不能否认孔子的伟大,但伟大的孔子是怎样炼成的?鲍鹏山长期沉潜于孔子学说中,并纵横体悟当时历史环境及其影响的后世帝王春秋,用自己真诚而不失道理的识见,给予这位被尊崇了两千余年、影响了大半个地球的“天纵之圣”“天之木铎”,以一个真正的思想者的身份存在。他在课堂上讲孔子的仁义忠恕,在电视中说孔子的坚忍智慧,还长时间地在光明日报上,深入浅出地传递自己对孔子及其学说的理解和深究,乐此不疲。我们今日所能读到的《孔子如来》七十余篇文章,便可目见鲍氏在寻找与孔子思想对接、灵魂体悟上的一种精美探索,目见鲍氏坚定、机智、幽默风趣的风格中的孔圣人本色。

        孔子在传播仁政思想、教育理念、入世行为、求知态度、孝养观念等方面,足以后世传诵,尤其在权益纷争、学说相长、人性倾轧的乱世,谨终如始保持自己所坚持的观点,这亦足为万世师表。鲍鹏山在逐次援引孔子语录,分别诠解现场的风采及背后的堂奥。也许他最初写作这些文字,心有所图,但行文随意、集中参悟、不避个性,而没有特定预设孔子的本来面目,没有预设如今所见的分类解析。而随着我们细读《孔子如来》,细读《论语》中孔子形象,许会因成书后的分类解读,对孔子周游列国不避艰险地宣扬仁政,对孔子“上则干济政治,下则主持教育”(钱穆语)的愿景,对孔子不耻下问地问礼于老子、问乐于苌弘、问琴于师襄、问农事于老农,敢于直言不讳自己的缺失……穷尽一生,履行了容纳诸学、不耻下问、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学以致用,有了一个新的了解。

        鲍鹏山诠释古义、还原前贤,很有学术性,其文温柔,其思亲切,亲切得让人对孔子谦虚崇高的执著不无熟识。

        在《论语》中,孔子多次坦言己非圣人,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耳,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罢。他对时事时政,对教书诲人,对政争学别,都是坚守正义,维护道德,推行仁政,反对霸术,不无敬畏和推重。孔子在礼崩乐坏的纷争年代,表现着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的认真实践。正因为孔子卓立横绝的道德修养、学问才能、理想信念和实际表现,为后代树立了一个凌实蹈世的经典形象,也让鲍鹏山在孔子的杏坛看到了“天堂的模样”,看到了一个古之贤者的血肉化、人性化、情感化。

        鲍鹏山跳出“原文—注释—翻译—解说”的传统注疏框框,创造地选择以内容分类研读为纲,以述议夹杂行文为目,引进随笔式笔法对原著的简约文字、语法,作饶有情趣的诠释,耐读,真意相通。

        鲍鹏山探究《孔子如来》,不是重塑圣贤为人类社会提出解法,不是变为神医为新时读孔开具良方,而是提供思想、思路,以及理念、观念。可以说,他似找到了一套能够尊孔读经且自圆其说的独特的世界观、社会观、人生观和事物机理分析框架。这是一家良言,一孔管见,但,作为勇敢的思想者,他以一种独特的思辨方式,思索孔子在两千余年后的今天甚至更长历史中,作为一种文化使者和文明象征存在的本质、内涵、尺度、命运,发展了一个全新的视阈和思想框架,走出了一条新路。

        在中国,有尊孔读经的传统。但尊孔读经,需知其来时路,需示人以大信。在进入岳麓书院的入口处有一自卑亭,源出《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远行,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迩者,近也;卑者,低也。意说人追求道德修养,好比长途跋涉、攀登高峰,须从近处开始、从低处而上。传承中国文化,当有时刻往高处走的自卑精神,而不宜有独尊儒家而虚妄尊大的自卑感觉。

        读懂儒学,读懂孔子,拒绝匪夷所思,拒绝奇谈怪论。鲍鹏山读孔子,读其语录中的思想、主张和实践,读其真义、真话和真知,当然也读到了后人在认识和理解孔子时夹杂的各种各样的感伤和温柔、苍凉和背离、无奈和自新。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需要一个真实的认识来补益和提振,引领人们自然地承古礼祭祀先圣孔子,开启人们平静地审视和对待尊孔读经和国学认识。

        《孔子如来》,鲍鹏山著,岳麓书社2015年1月,35.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