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熟,耳熟,我认识的李辉只有两个:一位是人民日报社资深记者、作家李辉;另一位是凤凰卫视开播主持人之一的李辉。前一位是帅哥,后一位是靓女。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老有才了”。前一位是十年前参加大象出版社成立十周年庆典认识的,并成了好朋友。后一位是我经常看凤凰卫视认识的,她不认识我。为了多了解一下李辉的资料,我百度了一下,结果出现了那么多李辉,有不少大人物:画家,书法家,教授,歌唱家,电影导演,著名医生,还有驻俄罗斯大使等等,让我惊呆了。
前天,在微信上,看到李辉为南京《开卷》杂志创刊15周年写的贺辞,捧读几遍,爱不释手。我今年81岁了,我多么想把我的年龄颠倒过来,变成18岁,多读他的书,多当他几年粉丝。十多年前在郑州,大象出版社成立十周年的庆典上,先后有经济学家于光远、作家李辉讲话,我是以大象出版社的顾问、《发展,收敛,整合》丛书主编身份应邀参加了会议。于光远在台上讲什么话,我也没听清楚,讲完之后我同大家一起热烈鼓掌,因为我知道他是著名的经济学家;李辉讲什么我也没有听清楚,但也鼓了掌,没有给于的掌声热烈。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不善言辞”。
后来和于老,与李辉合影,大象出版社赠书给我们。原来,《巴金自述》、《萧乾自述》,田汉、赵丹、黄宗英、冯骥才、黄永玉、冯亦代、蒋子龙、刘心武、黄苗子等十多位著名作家的自述的主编就是李辉。《封面中国——美国〈时代〉周刊讲述中国故事(1923/1946)》也是李辉编著的。
我也是出版人,我出版的是教辅图书,是短平快,市场图书轰轰烈烈之后就尔尔,留下来的是钱;而李辉和许多作家出版的书,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留下来的是文化。
我80岁以后发现,比金钱更有魅力的精神世界还有,那就是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我觉悟得太晚啦,今天说出来,算是一个忧伤的记录吧!对于年轻人是否有点启示?那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