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学记》中的这几句话,概括了读书、育人在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然而自上古至清末,以书籍为主要载体的知识流转于士大夫阶层,智慧之光未能普沐大众。有鉴于此,近代以来许多仁人志士为创建图书馆而奔走呼号。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图书馆能“使现在学校教育之青年学子得辅助其知识之利”,也能“使凡青年志士有不受学校教育者得知识之利”。图书馆不仅可以让书与人相遇,更可相知。“琢”与“学”的大门在此向民众敞开,民智益扬、民族自强、国家复兴之梦终将实现。
2004年4月23日,在国家图书馆文津广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的王选院士为“全民阅读”徽标揭牌,使“全民阅读”的理念走进大众视野。也是在那一年,国家图书馆设立了“文津图书奖”。作为图书的收藏者、管理者和传播者,十一年来国家图书馆一直坚持公益、公正、公开的原则,希望通过图书评奖的方式在写书人、出书人、读书人间架起畅通无阻的桥梁,编织五彩斑斓的纽带,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真正履行图书馆文化传播、公民终身教育的职能。
岁月如梭,文津图书奖从无到有、不断成长,现已至第十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今,文津图书奖已然从国家图书馆一家扶持的“小苗”,茁壮成长为国图引领、全国图书馆界积极参与、出版界百舸争流、读者翘首期盼、媒体竞相关注的“大树”。这一可喜成果与国家图书馆百余年来秉承“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理念有关,更得益于当下蓬勃向上的社会风气。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政府部门的大力倡导下,“全民阅读”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强调“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更直言“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以身作则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全民阅读”已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全民阅读”的主要战场之一,国家图书馆备受鼓舞,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
《又见文津——历届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书评集萃》汇集了任继愈先生与王蒙先生对文津图书奖的寄语、历届总序、获奖图书书评111篇,它们虽然篇幅不长,但却向普通读者揭示了好书之美,讲述了文津图书奖创立、完善、发展的岁月,还展现出了国家图书馆在倡导、实践“全民阅读”理念过程中的坚守与创新。
文津图书奖,十届一回首,有感慨,亦有期待。最后,我谨代表国家图书馆感谢本书的作者,感谢他们为文津图书奖、“全民阅读”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