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简称为OB/HR)在工商管理学科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实践者的认可。国外学术界对于管理学(management)的定义,基本上泛指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狭义的管理学。广义的管理学,还包括战略、市场营销等领域。
严格地讲,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都属于组织科学,目前的研究视角更多的是行为科学的视角。但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研究组织管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且会成为未来的大趋势。
无论采用什么视角进行研究,在实证研究的范式下,变量的测量(有的人喜欢叫度量或量度,也有人叫测度,其本质是一样的)是整个研究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容易出现纰漏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对于测量理论不熟悉的学者和学生而言。目前的管理学研究,一方面对于研究模型的建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对于变量的测量变得越来越精细。相应的,对于测量工具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国内管理学界的实证研究相对来说起步较晚,大多数研究基本上是采用西方人建立的概念和开发的量表。这对于量表的选择和使用产生了强烈的需求。尽管西方人的概念和工具不见得完全适用于中国情境,单纯地采用西方学者的工具难以形成真正具有中国特色或体现中国组织管理特点的研究成果,但我们认为作为借鉴,西方的工具和量表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尤其在国内学者尚难以开发出真正科学的测量工具之前。通过借用西方的工具,在借鉴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我们的研究经验,提高我们的研究水平,最终形成我们自己的概念和测量工具,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但国外的测量工具多如牛毛,如何能够更有效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合适的测量工具呢?如果能把西方的测量工具汇编成册,供国内的学者和学生借用,那会是一项多么有价值的工作啊!
实际上,对于管理学研究中测量工具的介绍不是今天才开始的。1987年,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了吴玉教授编著的《管理行为的调查与量度》,把当时能收集到的管理学研究中常用的行为科学测量工具汇编成册。遗憾的是,实证研究在当时还没有形成气候,导致这样一本很有价值的工具书影响不是很大。后来,国内也出版了几本翻译过来的问卷汇编,但其严谨性和翻译的准确性都值得怀疑。
近年来,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的主页上为会员们提供了部分翻译过来的量表,在一定程度上为研究者提供了选择的方便。但其数量有限,而且只供注册会员下载。
苗青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做了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他们花了很多力气,收集了国际管理学核心期刊上正式发表的242种测量工具或量表,涉及了组织管理的各个领域,是一本非常有参考价值的工具书。我觉得这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覆盖面广。本书所收集的量表涵盖了微观管理学研究的所有领域,包括领导行为,员工态度与行为,组织文化,绩效评估,工作家庭平衡等。作者将其分为行为篇、人际篇、成长篇、职场篇。
内容详尽。对于每一个量表,从概念定义、量表来源、量表全文、维度分析、相关变量到参考文献,作者都提供了详细的说明,使读者可以对各量表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基本可以做到拿来即用。
翻译准确。量表的翻译比一般文字的翻译要求更高,表达的逻辑性、词汇的准确性、语义的适当性等,都必须既符合原文,又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我觉得作者基本都做到了。
当然,本书不是没有遗憾。没有体现中国人自己的研究成果不能不说是一大不足。书中介绍的很多概念和测量工具都已经被中国化了,甚至有人开发了符合国情的自己的量表,例如,公仆型领导、管理者可信性、组织公民行为、情绪智力、组织文化、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等。如果作者能把这些修订过的或本土化的问卷和量表也收集在内,本书的价值定会更高。另外,如果能把使用这些量表的相关研究作为参考文献附在量表之后,对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和评价这些工具会有很大的帮助。
但瑕不掩瑜!我认为这本书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编写这样一本工具性的图书,没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奉献精神是难以想象的。苗青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在书中不仅体现了他们的这种精神,更展现了他们的学术素养和专业精神。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与实践:前沿量表手册》,苗青等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2月,7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