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4月22日 星期三

    期待它能更加全面地呈现世界华文儿童文学的地域版图、个性特征和整体风貌,同时也更准确、更完美地展示世界华文儿童文学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呈现:华文儿童文学的版图与风貌

    孙建江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4月22日   16 版)
    孙建江
    《纽带·海外华文儿童文学典藏》(共10本),孙建江/主编,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年3月第一版,16.00~23.00元/册

        差不多二十年前,我去马来西亚吉隆坡参加首届亚洲华文儿童文学研讨会,那是我第一次在域外近距离感受华文儿童文学的生态状况。

        作为来自中国大陆的学人,也作为童书出版人,老实说,我的感受颇为复杂。可以说是既亲切又有些失落。但仔细想想,也挺正常。他乡遇知音,异域听华语,同样的文字连着同样的血脉,当然亲切。失落者,从事华文写作的人数远不如想象多,毕竟不是在中国。

        近距离的观察和思考,也有好处,那就是更有真实感和现场感。我感觉,域外的华文儿童文学大抵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各国各地区的华文儿童文学发展不平衡。有的地方水平较高,有的地方水平较低,有的地方儿童文学作家多,有的地方甚至找不出一位从事儿童文学写作的华文作家。二是有的国家不重视华文教育。由于不重视华文教育,导致阅读华文儿童文学作品的读者逐年减少。三是有的国家华文文学被边缘化,不重视包括儿童文学在内的华文文学创作,以至不少不错的华文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只能自费印制。四是大部分国家的华文儿童文学作品十分零散,形成不了阵势,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我于是就想,何不尽己之力来助推一下华文儿童文学的发展?

        数年之后,在方方面面的支持下,我的这个想法获得了实现。这就是1999年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世界华文儿童文学书系”。由于是国内第一套华文儿童文学书系,当时寻找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还比较难,我们的选稿区域也较为宽泛,除中国大陆外,使用华文创作的儿童文学都在遴选之列。台湾、香港地区的作家作品占了近一半。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文化大环境的日益改善,华文愈来愈为世人重视,以及我所供职出版社的快速发展,推出更具规模和代表性的华文儿童文学书系再次提上了议事日程。自然,要做就要做得更好,做得更有特色,做得更有品位。对于这套全新规划的书系,我们是充满期待的。我们期待它能更加全面地呈现世界华文儿童文学的地域版图、个性特征和整体风貌,同时也更准确、更完美地展示世界华文儿童文学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如今,这套历时三年多编辑时间的“纽带·海外华文儿童文学典藏”,终于摆在了诸位的面前。

        这套典藏书系作家作品的遴选地域范围框定为:除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港澳以外从事华文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作品。经反复遴选、比较、斟酌,我们最终确定了以下作家:木子、孙晴峰、林婷婷、阿浓、夏祖丽、程玮、王晔、江音、年红、爱薇。这些作家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瑞典、瑞士和马来西亚等国家。这些作家的创作各有所长,有的专攻小说,有的专攻散文,有的攻童话,有的十八班武艺样样皆行。所收作品的关注点各有侧重,有的侧重当下生活,有的侧重内心世界,有的侧重地域文化,有的侧重族裔融合,有的侧重代际关系,有的侧重童年记忆,有的侧重风土人情,有的侧重幻想世界。作品的体裁涉及小说、童话、散文等。

        自然,严格说来,由于所在国文化和自身的生存境况,专事儿童文学创作的海外华文作家并不多,他们创作所涉及的面向往往都比较广泛。儿童文学只是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创作的一个领域。然而,这并不影响他们作为海外儿童文学创作的代表性存在。

        书系所选作家自身的境况亦不尽相同,有的祖辈漂泊海外,在海外出生,在海外受教育,家族几代人都生活在海外;有的在国内出生,在国内受教育,近十几年定居至海外。但无论是何种情况,他们的心里都装着一个共同的东西,那就是华文。

        他们用华文写作,用华文思考,用华文感知这个世界,用华文品味童年的无边魅力。可以说,华文是他们维系中华族裔根基的纽带。

        华文是这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种之一。用华文进行儿童文学创作,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福分。因为,这意味着你的作品有着数亿潜在人群的读者基础。没有什么比作品有更多的读者阅读而让人欣慰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