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4月图书推荐榜
(详见9版)
匈牙利科学院推翻中国裴多菲报告
匈牙利科学院推翻了中国专家在布达佩斯公开出具的鉴定报告,拒绝承认二十六年前出土于苏联的一具骸骨为19世纪大诗人、自由战士和民族英雄裴多菲·山多尔(1823-1849?)的遗骸。(详见4版)
顾骧协助周扬起草“异化”论始末
顾骧经历了周扬报告从起草、宣读、发表,到质疑、批评、检讨的全部过程。尽管顾骧为了分担周扬的压力,在会议上说明周扬报告的第四部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是自己执笔的,毕竟是八十年代了,打倒一个人,打倒一大片的历史倒车不敢明目张胆地行驶,顾骧没有被处分。不过,被晾到一边却是事实。这期间,周扬没有停止思考,顾骧也没有停止思考。1984年12月,顾骧写了《兰叶春葳蕤——读周扬同志近两年来的文艺论评》,对周扬近两年的文艺评论进行了审视与思考。在文章中,顾骧写道:“周扬同志近两年的文艺评论,还广泛接触到文学创作、古典文论研究、音乐、曲艺、杂技等方面问题。他认为艺术要‘留有余地’,这是文艺创作的重要原则之一,这句话曾被毛泽东同志引用过。语言应当精练,这就是‘留有余地’的艺术原则。”(详见7版)
“地方性知识”的概念陷阱
近些年,关于地方性知识和法律多元的概念在学术论著成为时髦的术语,风靡一时,像藏密六字真言那样,被人们不时耳口相邮,形诸文字,仿佛具有点石成金的法力。法律多元理论在中国的时兴显然与日本法人类学者千叶正士教授的著作《法律多元——从日本法律文化迈向一般理论》有关。千叶正士的《法律多元》被译成中文,其思想和观点在中国法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此书恰好又与吉尔兹的《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在中国彼此呼应,所以使爱好新思想的学人纷纷辗转敷陈,形成话语的几何数级繁殖。(详见13版)
王元化与黄炎培编辑《展望》结友情
王元化在《展望》工作期间和黄炎培是融洽的,黄炎培当时对王元化这样一个青年是信任的。黄炎培经常告诉王元化一些重要消息。张治中在去北平和谈前来上海找过他,他把谈话内容和他的个人分析详细地告诉了王元化。一直以来,王元化对他的工作认真和生活朴素是佩服的,在王元化印象中,即使在寒冬腊月,黄炎培总是穿一身中山装,而自己穿着厚大衣。黄炎培冻僵了就从写字台边座位上站起身,在室内走几步,搓搓手,又坐下继续办公。他们之间也发生过一次争执。王元化到《展望》不久,敌人要查封这个刊物的消息传来,风声鹤唳,传说纷纷。有一天,王元化挟着一包稿件走上大楼的办公室,发现偌大的一间房子变得空荡荡。小李紧张地跑到他面前说,外边风声紧,黄任老他们都避开了,要他赶快出去。(详见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