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记者康慨报道 著名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НикитаМихалков)将把19世纪初俄国贵族、外交官、诗人、剧作家和作曲家亚历山大·格里鲍耶多夫(АлександрГрибоедов,1795-1829)的生平搬上电视荧屏。
《共青团真理报》上周报道,剧本早已完成,米哈尔科夫计划将它拍成十二至十五集的电视剧。
“是时候让老想法重见天日了。”米导演在塞尔维亚小村德尔文戈拉德参加第八届基施滕多夫国际电影节时说,“我们花了三十七年准备《中暑》(Солнечныйудар),而《格里鲍耶多夫》的剧本1985年就写好了。编剧是萨沙·阿达巴相、尤拉·洛什契茨、伊拉克利·克维里卡泽和我。”
据米尔斯基公爵之《俄国文学史》及其他资料,格里鲍耶多夫参加过1812年抗击拿破仑的战争,复员后任职外交部,1823年写成四幕讽刺喜剧《聪明误》(Гореотума),但审查官不予公演,三年后受十二月党人牵连入狱五个月,1828年获任驻波斯全权公使,正式赴任时途经第比利斯,爱上友人亚历山大·恰夫恰瓦泽公爵十六岁的女儿尼娜,迅速结婚,携新娘同往大不里士。不料一位亚美尼亚阉人逃出波斯后宫,两位格鲁吉亚家妓亦从波斯附马府出奔,三人均入俄国公使馆求得避难。俄历12月,格里鲍耶多夫将新婚妻子留在大不里士,独自前往德黑兰谈判。沙阿要求交人,格里鲍耶多夫拒绝。俄历1829年1月30日(公历2月11日),数千暴民围攻使馆,格氏同意放人,但为时已晚,高阶宗教学者发布了法特瓦(死刑令),允许对容留妇女之俄人异教徒格杀勿论,包括格里鲍耶多夫、亚美尼亚阉人和守卫使馆的哥萨克卫兵在内,馆内所有人均遭屠杀,仅一人侥幸活命,格鲁吉亚二家妓不知所终。格氏遗体被抛出窗外,遭一位卖羊肉串的小贩当街斩首,并将其头颅挂在摊位上示众。与此同时,群众拖曳着制服里的格氏躯体,穿过德黑兰的大街与巴扎,欢呼庆祝。三天的凌虐过后,他被剥光且遭刀剑乱砍后的遗尸已无法辨认,幸而凭着数年前在决斗中致残的一根手指,方得以在一座垃圾堆里还尸。尼娜听到丈夫的死讯,早产生下一个孩子,但几个小时后便告夭折。此后三十年,她坚强地守寡,将求婚者一一拒之门外,依靠对亡夫记忆保持的贞洁赢得了全世界的赞美。
但是……
但是米哈尔科夫的剧本将提供不同的解读。
“我们证明了亚历山大·格里鲍耶多夫的死亡并不是穆斯林宗教领袖蓄意指使的,而是由英国人一手策划的冷血谋杀。”他在德尔文戈拉德说,“亚历山大·格里鲍耶多夫是足智多谋的伟人,既有出色的直觉,也有脆弱的一面。”
这样看来,拍摄《格里鲍耶多夫》便大有契合当代政治的现实意义了。
德尔文戈拉德位于乌日策,乃塞尔维亚大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察拍摄电影《生命是个奇迹》时的外景地。《中暑》则是米哈尔科夫2014年的新片,片名出自伊凡·蒲宁的短篇小说,安徽文艺版《蒲宁文集》第三卷内有戴骢的汉语译文可寻。
格里鲍耶多夫的《聪明误》以李锡胤的汉语译本流传最广。
米哈尔科夫出身艺术世家,已故的父亲谢尔盖是前苏联及俄罗斯现国歌的三度词作者,母亲娜塔利娅·冈察洛夫斯卡娅是有名的女诗人,外公乃先锋派画家彼得·冈察洛夫斯基,外公的岳父则是另一位大画家瓦西里·苏里科夫。
米哈尔科夫本人为影坛常青树,从苏联时代红到如今,以十九岁主演的青春片《漫步莫斯科》和1994年执导的《烈日灼人》最为著名,后者为他赢得了当年的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和次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他还导演过1998年的《西伯利亚理发师》和2007年的《十二》。
电视剧集《格里鲍耶多夫》目前计划进度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