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夏琪)面对传统出版转型的巨大压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坚持专业化、数字化、国际化的战略,分类管理、协同创新,打造了皮书、集刊、甲骨文等出版品牌;构建智慧出版、建设智库平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记者近日在社科文献出版社采访时获悉,该社概括了“十大热词”解读现代出版新生态。
一是整合。2014年是社科文献出版社学术出版与平台建设的全面整合之年,数据库出版、纸质出版和学术会议多种形态并举,专业书、门店书、期刊与集刊多条产品线并行。二是专业化。在学术出版的一方天地中,社科文献出版社以专业的学术气质开拓出路,以鲜明的出版特色享誉海内外。2014年“名编辑工程”正式启动,将学者型、研究型编辑人才视为核心竞争力,彰显出出版社对专业化的极致追求。三是分类。产品细分、渠道细分是社科文献出版社多年来一直坚守的市场战略。他们严格施行专业、门店、定制三大产品类型定位,对每一类产品进行分类管理、分类营销。四是协同。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当信息和数据逐渐成为工作的核心,协同是形成整体合力、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必经之路。五是可持续。自第二次创业以来,社科文献出版社一直高度重视与国内外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高校以及学术团体广泛合作,出版了一大批既有学术影响又有市场价值的学术著作,确立了哲学社会科学出版领域的权威地位。六是智库平台。2014年皮书研究院正式成立,在提升中国社科院智库影响力、培育智库话语权、扩大智库产品传播、搭建智库合作平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七是智慧出版。用数字思维改变传统工作模式,以信息技术挖掘潜在内容价值,2014年初,他们在行业内首先提出打造智慧型出版社的概念,全面推进信息化与数字出版深度融合,实施出版社整体数字化转型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八是期刊与集刊。作为社科文献出版社两种特殊的连续出版物形态,它们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九是国际化。社科文献出版社精心搭建中国学术国际传播平台,与20多家世界顶级学术出版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十是甲骨文。在社科文献出版社众多的图书品牌中,它别具一格,成为近年来国内引人瞩目的学术出版新锐。虽然甲骨文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经大典,但对当下中国学术发展意义重大,为传统学术出版注入了全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