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的奇异经历》是秦牧在1981年《艺海拾贝》再印时写的前记,由于时易世变,该书1978年版的《新版前记》已不适宜。这样两篇前记,加上该书1986年版的《附记》,初版本的《跋》,就能看出《艺海拾贝》的“奇异”之处。如果再与版本衍变相结合,更能看出作者为编缀“贝壳”所付出的代价。作者生前共编订了三个版本,其夫人紫风叹道:“《艺海拾贝》啊,《艺海拾贝》!你这本小书消耗了秦牧多少心血和汗水?而又给他带来了多少侮辱和损害?”
《艺海拾贝》1962年12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共收文60篇,跋一篇,是“六十年代开头的一两年写成的”,其中最主要部分曾发表在《上海文学》上。作者秦牧起初只是出于“寓理论于闲话趣谈之中”,来解答青年文学爱好者对写作经验的询问,尝试着借用“饱满的形象和美妙的譬喻”写出这些饶有趣味的文艺理论文章。文章发表后,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可是,那时“文艺界有一种讳言艺术技巧的风气,仿佛谁谈论这方面的事物,谁就是想脱离政治,就是不走正路而走歪门邪道。”“略为有点趣味的东西被目为“趣味主义”,谈论技巧则被目为‘技巧主义’”。对此,作者持批判态度;对于一些诽语诋毁,也置之不理。作者在《艺海拾贝》初版《跋》中说“我们这些从事文学艺术工作的人,在政治方向一致的前提下,不是应该竭尽所能来推陈出新,酣畅淋漓地来发挥己见吗?”这分明是在对某些人的斥责,作者的态度明确:“这本书就是从这么一个角度,试图探索一些和思想、生活知识血缘密结的艺术技巧上的问题的。”对一些朋友的忠告,作者不以为然。而书名更浪漫,“我好象是来到艺术的大海边缘检拾贝壳的弄潮儿似的,在茫茫的海滩上俯身拾起一枚枚小小的贝壳。”于是“艺海拾贝”冠题全书。
书出版后,销量惊人。第一印,28000册;1963年8月第二印,28001—60000册;1963年10月第三印,60001—85000册。第三次印刷间隔才两个月。另有新疆1964年2月10000册,合计近10万册。正如作者所料,“希望能够创造一个记录,使本书销行十万册”。但乐观的作者抵不过政治浪潮。《跋》中提及的错误倾向终于爆发,1966年6月7日《羊城晚报》和《南方日报》同时发表《全面地系统地反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一株大毒草——评秦牧的〈艺海拾贝〉》,然后波及全国。从此批斗接二连三,他也被迫搁笔十年。虽然如此,仍挡不住《艺海拾贝》作为文艺理论书籍风行全国,同时又被封杀。
“文革”后,1978年5月《艺海拾贝》重新出版。两版有不小的差异,仅就外观上,原封面是由钱君匋设计的,现改为麦荣邦设计。目次上也有变化,新增1978年1、2月间创作的4篇:《核心》《“果王”的美号》《车窗文学欣赏》《掌握语言艺术、搞好文学创作》,是。删《欧亚两画师》,另加了《新版前记》。如此总篇目就是63篇。
新版内容上按作者《新版前记》所说“大体保持了原来的风貌。只是,若干不恰当的字眼,删改了;个别篇章,筛掉了”。删掉的理由是,从前的文章“总是着眼于‘怎样描绘事物’这一方面”,“谈以正确的政治思想统帅技巧,深入革命斗争生活这方面,就显得少了”,“这是旧版本书的一个不小的缺陷”。在此前提下,“缺陷”就成了衡量标准。新增加的4篇无一不是这方面的体现。至于原文修改方面,也增加了这方面的词语。
此外,删改最多的是涉及《水浒》的内容。如原《惠能和尚的偈语》有“封建社会的士大夫们,在高喊‘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然而这样瞎嚷嚷有什么用?好书还不是广泛流传下来了!”到了此版则删掉了“水浒”,换成了《西厢记》。《巨日》举《水浒》中武松打虎的例子则换成了《红楼梦》的黛玉焚稿。《毒物和药》更是将“水浒”一大段删掉。
倾向性最突出的是《新版前记》。如前所述,其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了“革命”的一面,交待了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受到批判的态度,说“从特定意义上来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场极其深刻的整党运动。”话虽如此,但“我并不把所有的批判都当做是科学的结论”。肯定之否定,对新版的修改就可以理解了。
但是,至1981年再印时,由于作者对此“前记”不满,许多读者也提出异议,所以又作了一篇新的前记,即《一本书的奇异经历——1981年版《艺海拾贝》前记》,并解释说:“1978年,经过‘十年浩劫’之后,《艺海拾贝》重版的时候,我曾写过一篇新版前记。那个时候,对于‘十年浩劫’的结论,党中央还没有完全下定,我对好些事情的措辞仍然煞费苦心。另一方面,经过十年的封锁,长期搁笔,一个人也有点像蚕茧里的蛹似的,蛹虽然能够活动,却不大活泼。因此,旧前记中有些措辞是存在一些不够恰当的地方的。”除了“前记”外,此印本对于文字也作了字眼上的纠正。作者还修正了自己对“文革”的看法,因此,此印本虽属第2版第5次刷,与“78版”同一个版次,目次相同,封面也相同,但实质是有区别的。就承启来说,更具版本意义。对研究者是不可或缺的印本,作者也从此“活泼”了起来。
秦牧是1992年去世的。1986他又编订了《艺海拾贝》第三版,后因故未按期发行,一直延至1998年12月才出版。但作者生前已写好《1986年版〈艺海拾贝〉附记》,他在《附记》中说:“在这一次印刷之前,我重新修订了这几篇,并抽掉一篇,补上两篇,改动了目次,使全书在风格上较为统一。”“统一”表现在哪?抽掉了《掌握语言艺术、搞好文学创作》,补上了《太阳光下的一滴滴水珠》、《杜甫爬树和鲁迅驰马》,恢复了《欧亚两画师》,调整了《核心》目次至第四篇。这样,正文就增加到65篇。文后还增加了《秦牧自传》。同时还修订了“十年动乱结束,拨乱反正以后,我又补充了几篇”中的“有不尽和谐之处”。1986年第三版的《艺海拾贝》中,《核心》已不再是核心,仍旧以《鲜花百态与艺术风格》为首。作者已不再为“政治思想统帅一切”所困,对前一版所增加的部分又作了一次否定。虽然,“他留给读者的是较前都显完善的版本(编辑张有煌语)”,但是,如能将初版本被删的修订进来,那就更“较统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