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1月28日 星期三

    追寻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原貌

    石京学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1月28日   22 版)
    《草民的抗战:国共两党地方武装鲜为人知的抗日真相》,谢维衡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1月,49.00元

        新年伊始,中国文史出版社重磅推出长篇纪实文学《草民的抗战——国共两党地方武装鲜为人知的抗日真相》。该书是山东作家谢维衡历经十年调查、采访抗战老人,查阅地方史志写作而成,堪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描写国共两党地方武装抗日的铁血雄章”,首次全景式再现了山东胶东地区国共两党地方武装敌后抗战的历史真相。

        本书开篇就把读者引入了令人揪心的境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侵略军杀气腾腾,长驱直入,先占京津,再占华北,叫嚣“三个月占领中国”。国民党几百万大军在正面战场与日军打得难分难解,付出极大牺牲,但也免不了大片国土被侵占。新改编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牵制了日军许多兵力,但毕竟力量薄弱。仅靠国共两党的正规军跟武装到牙齿的日军拼搏,难以阻挡侵略者的铁蹄。日军的嚣张声势吓得国民党许多地方官员特别是县长们纷纷弃官而逃,作者家乡平度的县长姬春堂逃回他的鲁南老家。书中还写到:现在的人可能不信,抗战初起之时,国民党政府地方官员逃跑成风。平度附近胶东各县的县长就像运动员听到了发令枪,一个个以百米速度争先恐后地携家眷落荒而逃。用平度人的话说,“接不上八条腿”。

        造成县长们逃跑的原因,是山东省长兼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司令韩复榘先跑了。省长县长们一跑,就使抗战初期的敌后出现了一段“行政空白期”,百姓们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局面。

        当各地的县太爷们溜之大吉之后,留在敌后的国民党员、共产党员和乡绅义士自发地组建队伍举旗抗日。广大的平民百姓则一呼百应,纷纷加入国共双方建立的抗日游击队,跟日本侵略军展开了殊死卓绝的武装斗争。这就是本书的切入点。

        难能可贵的是,本书虽然写的是真人真事,却通过纪实文学的笔法,幽默生动的语言,把历史叙写得颇具吸引力。书的第一章的标题就是“大年初二活见鬼”。什么鬼?日本鬼。日本鬼子是在1938年大年初二占领了作者的家乡平度城的。书中写道:“要怪就怪韩复榘。韩复榘时任国民党山东省主席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手下有10万兵马,不仅是山东的顶梁柱,还是整个黄河防线的主力。有韩主席的10万大军保卫山东,阻敌于黄河以北,地处胶东的青岛当然就没有什么大的危险,只要沈鸿烈在青岛顶住海上的日军,日本人就别想进占青岛。可是,正当沈鸿烈在青岛与日寇对峙、决心保卫青岛之时,不用说沈鸿烈,就连蒋介石也没有想到的事情却发生了。10月初,日军占领德州、平原、陵县等地,矛头直指济南。韩复榘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竟然率领第三集团军十几万兵马和省政府人员南逃,把济南拱手让给了日本人。韩复榘这一逃跑,使中国的抗战陷入了莫大的被动。”“老家就在平度,在胶东,祖祖辈辈生存在这里,往哪里跑?平度人真是好样的,不像他们的‘父母官’那般贪生怕死,既不跑也不躲,纷纷组建抗日游击队,告别了爹娘,拿起了刀枪,跟鬼子汉奸干上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的抗日游击战就这样在平度大地上开始了!”

        书中还披露了大量的人们所不知道的有关国共两党敌后抗日游击队的人物和故事,尤其是国共游击队领导人的“根底”,揭示了他们敢于挑起抗战大旗的原因及发展或衰落的轨迹。即使对汉奸,也不是简单地脸谱化地予以否定,而是细致地写出了他们的嬗变过程,揭示了他们矛盾的心路历程。既写国共地方武装的联合抗战,又写双方的冲突和摩擦;既写出了共产党的队伍虽然道路曲折,却由于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度的组织性和铁的纪律所带来队伍的不断壮大和战斗力的不断提高,也写国民党因派系之争抢夺地盘自相残杀而造成的势力逐渐衰弱,揭示了何以本来强大的国民党队伍最终败在共产党八路军手下的原因。

        书中许多章节读来脍炙人口,令人耳目一新。如《孙家口伏击战——解读<红高粱>》一章,披露了莫言小说《红高粱》背后的真实故事。《“二乔”相会——乔天华与乔明志》一章,把著名作家曲波的长篇小说《桥隆飙》的原型人物乔明志由土匪到八路军英雄的成长过程写得酣畅淋漓。《一县三长》则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县同时存在国民党民国政府县长、八路军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日伪县长的特殊历史现象。读了《大泽山的石头是怎样变成石雷的》一章,有谁会不为大泽山根据地民兵的聪明才智和在大摆地雷阵消灭日伪军所表现出来的大智大勇而激动呢?

        本书作者谢维衡现年66岁,是我的平度老乡和大学同班同学。1978年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时已是二个孩子的父亲,毕业后回原籍平度工作,担任过平度日报主编和县文联主席,他历时十余年,查阅地方党史、文史资料,多次深入当年的抗日根据地访老人、挖典故。十余年调查,十余年阅读,十余年思考,十余年追寻,最终形成“草民的抗战”这一主题。《草民的抗战》洋洋洒洒40多万字,把众多的人物和历史事件贯穿于两条主线之中:一条线反映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队伍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另一条线以几个国民党地方人物为代表,写出了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队的兴衰起落。特别是对国共两党地方武装合作抗战、互相支持多有记述和描写,第一次正面披露了由国共两党地方武装联袂指挥击败日寇的辉煌战绩,使人们对那场由全民族共同参与的卫国战争有了崭新的认识,也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貌。

        别人说尽何须我。如此看来,本书作者就是为了要弥补抗战题材在这方面的不足,才肯花费十年时光,精心地描绘出一幅共产党、国民党地方武装联手抗战的宏大的历史画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