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5年01月07日 星期三

    聚焦

    童健:出版升级新世界

    陈香 《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1月07日   13 版)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董事长、总裁童健

        “看看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在融合发展道路上的“四轮”驱动吧:在线教育服务平台,意图从内容生产商变身为内容服务商;文化物联平台,即统一新华书店的分散物流,意在为文化发展、出版物的发行创造更便捷经济的流通渠道;出版物目录信息平台,以数据为出版提供服务;博库全媒体文化传播平台,探索线上线下、电子商务与实体书店的结合之途。四个平台,字字不离出版主业的螺旋上升。

        作为一家百分之百的国有出版企业,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就不可能是一个纯粹的市场动物,它不可避免地被寄寓着文化承担,甚至家国使命。但和每一家企业一样,浙版集团又必须在市场中证明自己的生命力。这实际上是所有国有企业宿命般的挑战,考验其决策者的领导力与平衡力。

        显然,多年来,浙版集团在文化承担与商业实现中找到了完美的平衡,2014年也如是。就在2014年,《之江新语》《大数据时代》《狼王梦》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浙版畅销书搅动市场,浙江新华的“小连锁”铺遍省域乡村、社区的每一个发行末梢,图书电商博库网将突破10亿销售大关,迎来收支平衡点。看看浙版集团2014年交出的成绩单吧:总销售将近185亿,实现利润8.8亿;其中,90%以上来自主业。

        在书业增速缓慢、传统出版不断遭遇考验的今天,实现这样的成绩着实不易。作为这家以踏实耕耘主业而闻名的国有出版巨舰的掌舵人,童健从来不谈他所承受的压力。但压力已经化作一道两道皱纹,悄悄爬上眼角。作为一位60后,这不应该。

        好吧,身处互联网时代,出版又一次迎来大考。互联网从业者是商业世界的新贵,似乎手握指向未来的魔杖。对于传统出版的互联网变革而言,最便捷轻松的道路,便是兼并几个互联网企业,如此,自己也摇身一变为互联网“新贵”;最艰难的道路是,穷尽一家传统制造企业在互联网时代转型中可能碰到的所有问题,探寻传统出版在互联网时代的自我螺旋上升之途。显然,浙江出版集团选择的是后者。

        看看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在融合发展道路上的“四轮”驱动吧:在线教育服务平台,意从内容生产商变身为内容服务商;文化物联平台,即统一新华书店的分散物流,意在为文化发展、出版物的发行创造更便捷经济的流通渠道;出版物目录信息平台,以数据为出版提供服务;博库全媒体文化传播平台,探索线上线下、电子商务与实体书店的结合之途。

        四个平台,字字不离出版主业的升级涅槃。这也注定,浙版集团的融合发展道路是一场硬仗。

        国家微调出版发展战略

        会议室朴素雅致,一如浙江出版集团低调内敛的风格。童健匆匆而来,“办公室电话太多,所以把采访安排在会议室”。他解释。周到的安排,让人如沐春风。

        多年的从政经历,让童健对政策风向感受敏锐。在集中学习中央关于新闻出版、文化发展近期出台的诸多文件和讲话,参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中国出版业“十三五”规划的密集调研后,童健的感受是,中国出版业转企后的发展方向日渐清晰。

        他历数出版改革历程:“出版事转企,成为市场主体,是解决内生动力的问题;其后,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要求,强调了出版集团的构架,在市场竞争上更有利于出版做强做大;信息化、数字化环境出现之后,出版业提出了转型升级的要求;后来出现了用资本来推动内容生产的思路,所以出现了一批上市公司,但在实践当中碰到一些问题;资本的巨变,未给整个出版产业的发展带来本质性的变化,未见对推动出版主业发展起到重大的作用。国家在微调出版发展的战略,提出以内容为核心,同时需适应现代传播手段和渠道需要的发展路径,即传统出版业的转型升级。”

        显然,融合发展战略指明了传统出版向新兴出版升级发展的方向,即,传统出版延伸到互联网,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融合。在此一方向上,产业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紧密结合。

        “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出版需要往互联网拓展;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出版还需要在新的领域有所作为;融合发展也是产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靠传统纸质单一的传播渠道,适应不了大众的阅读需求。”

        内容还是核心,只是需要多渠道拓展和支撑。此一融合发展思路为出版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比此前单一追求经济指标,单一追求企业规模,显然更进一步。

        童健习惯从更为宏观的角度和层面来看待出版,看待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文化担当:“无论怎么改,意识形态的导向不能改,即使是企业了,但文化例外。这一政策与方向,是对文化例外的规定性,使出版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评价更加清晰。”

        此前,在本报对童健的采访中,他曾经提到,希望国家对转企改制后的出版企业予以更加清晰的发展方向的昭示,此一心愿终于得偿。

        在传统传媒企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中央和国家均明确将给以政策上的支持。中宣部文改办、总局等相关主管部门,都在研究和制定系列政策,鼓励出版企业向融合发展的领域兼并重组。所以,在童健看来,融合发展方向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为出版企业指出了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是出版企业改革的意义所在,即,“内容产业最大的意义不是赚钱;内容的传播和市场的占有,是为了加强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一份融合发展指导意见,是对转企改制后的中国出版业发展方向的明确昭示,是出版行业的及时雨。

        出版集团考核机制存疑

        国家在制订“十二五”出版发展规划时,对“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发展总的判断是跨越式发展,目标是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做最大的贡献。由此,确定的年增长率为20%。但2014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将这一指标下调到11.5%。如此大幅度的调整,意味深长。

        “文化产业的发展,改革的实质,最后还是落脚在文化。仅用经济指标来考核文化产业,显然是简单的;在推动内容产业发展的同时带来规模的发展,这样的统一是对的。”

        现在,出版集团比较在意两个评价体系,一是出版集团的综合排名,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持;二是光明日报社等单位主持的文化企业三十强的排名。在对出版集团进行综合排名时,四个评价指标分别是总资产、净资产、销售收入、利润,全为经济指标,没有文化贡献指标和社会影响力指标,显而易见,这是一种缺憾。

        当然,文化贡献率和社会影响力指标如何量化,也是一个问题。在童健看来,比如,“走出去”的实绩,可为指标之一;国家“三大奖”的获奖率,国家出版基金的入选率,畅销书比例,各集团一般图书的市场占有率,可做系统设置;包括企业的无形资产,如知名度、品牌等,都可以作为指标之一。皖新传媒收购蓝狮子出版公司,蓝狮子评估市值达3.5个亿,就是其品牌的溢价。总而言之,社会指标可以量化,同时可在不断评估的过程中探索和完善。重要的是,首先要迈出这一步。

        当然,其中的矛盾是,文化例外也好,承担社会责任也罢,如果不追求经济效益,就不叫企业。所以,还得有一个经济考核的指标,只是如何设计的问题。在浙江出版集团,童健及其高管团队提出的办法是,100%的考核指标中,55%设定为文化贡献,45%设定为经济指标;文化贡献和经济指标再定为百分之百,再有具体的标准考量。从2011年开始,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就开始执行这一考核办法,显然,收效斐然。

        主业升级途径

        童健的判断是,未来五年,中国出版业有可能进入发展的窗口期。在传统出版的基础上,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肯定是大趋势。出版业的业态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浙江出版集团而言,仍将坚守主业;融合发展的途径,一是考虑内容如何延伸拓展,二是考虑依靠什么技术来支撑。

        需要说明的是,融合发展目标的提出,并不意味浙版集团对传统出版的未来失却信心,事实上,在浙版人眼中,传统出版不仅还有大幅提升空间,其内容锻造,更是出版转型升级的基石所在。“真正在市场中拿得出的文化精品,还是少了,还是需要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现在的关键是,我们的机制环境如何促成精品推陈出新的良性循环。此前,受经济考核压力和发展目标不明等问题所限,大家都比较急功近利。”

        农民就要种好地,渔民就要捕好鱼,做书就做好书。出好书,就是要做好内容,但是,光出纸质书还不行,必须多种介质、多种渠道拓展好内容的影响力;卖好书,就是做好营销,同时需要营销延伸,如线上线下互动,提供系统阅读服务等。童健的判断是,将来的阅读一定是一种分众的阅读,比如中信,在财经领域的出版道路已经走出来了。“一家成功的文化企业不一定需要持续扩大规模,如果一直能够保持现有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推出卓越的内容,就是成功的出版企业。”

        五六年前,浙版集团就提出“做强主业,科学发展”的目标,尽管这些年出版风云变幻,却并没有动摇他们的主业雄心。现在看来,他们的判断没有错。浙版集团的销售收入、利润中,百分之八九十都是来自主业,静下心来做书,也能生存,而且发展也不比其他行业慢。

        2015年,浙版集团将继续加大对内容建设的投入,继续重点打造6条产品线,并加大扶持力度。“拿到国家基金的,我们相应配套;拿到国家奖项的,我们也予以重奖;畅销书也给以奖励。”种种辅助措施保证内容建设,正是为了稳固浙版集团优质内容商的地位。同时,搭建协同编纂平台、复合出版平台,从而再造图书编辑出版流程,实现出版源头编校过程的数字化,对接各种数字销售渠道。业内对此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而浙版集团早已起步,实际上,这也是数字出版转型最基础的工作。

        2015年,从出版一体化发展的方向考虑,浙版集团将“四轮”驱动数字出版平台。数字教育平台的搭建,意图从内容生产商变身为内容服务商;文化物联平台,即统一新华书店的分散物流,意在为文化发展、出版物的发行创造更便捷经济的流通渠道;出版物目录信息平台,以数据为出版提供服务;博库全媒体文化传播平台,探索线上线下、电子商务与实体书店的结合之途。

        其中,对出版物目录信息平台,浙版集团还有着更为宏大的期盼。规划中,该平台将建成中国出版物的数据资源库包括分类数据库,将嫁接到传统的零售网点,包括图书馆。也就是说,在书店或者图书馆系统,读者能够购买或者阅读到浙江新华集团所提供的出版数据库。而此一宏大的数字阅读销售平台的搭建,已经跨越省域藩篱,嫁接到省外。平心而论,从“书业思想家”周立伟到现任浙江新华董事长王忠义,20年来,从微机制单到信息流、物流和现金流“三流合一”系统研发,再到后来的ERP系统应用和物流系统建设,浙江新华书店的技术支撑,信息化运用于书业、数据运用于书业的程度,始终领先全行业。现在,博库网已经开始了对客户群的数据分析,拓展新的商业业态。

        浙江教育社早已具备了向集团化方向发展的条件,就在今年,志在打通教育出版产业链的新型文化传媒集团——浙江教育出版集团将成立。而博库全媒体传播平台的搭建,更是传统出版向新兴出版发展迈出的关键一步。童健透露,博库网将集聚集全国的优质数字内容资源,实现纸书、电子书、按需印刷、按需出版等全形态出版,实现全业务覆盖。因为博库的拱卫,中国出版业才没有失去自己在电子商务中的腿。这家中国出版业规模最大的电商还将拓展文化产品类的网络销售,目标是成为国内最专业的文化产品服务平台。2015年,博库的销售要达到10个亿。“博库每年亏损3000万,最多的时候一年亏损5000万,四五年烧钱下来,终于来到盈亏的平衡点。”童健感慨。

        由此,他的忠告是,急功近利,一投入就想在新媒体上有所盈利,肯定是不现实的。

        他呼吁:“国家政策现在对转制企业是有政策优惠的,比如所得税优惠、增值税返还;其实,新型文化企业、尤其是传统文化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新组建的那些公司,更需要享受政策的优惠,希望国家予以考虑。”

        当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的主营业务来到125亿销售收入的高位时,已面临增长的发展瓶颈。童健的清醒认识是,一家地方集团出版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战略定位,达到此一数字,已然是高点。而探寻下一步增长的方向与路径,浙版集团内部高管团队已经达成一致,即可以是成熟生产经验、运营经验的推广与复制,成为文化产业的投资者与收益者。

        在此一发展方向和路径之下,浙版集团规划已久的“水到渠成”的上市计划终于瓜熟蒂落,股份制改造将于今年启动。

        在定位为出版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时,要看到,“业绩不佳、股票下跌、破产倒闭这些都很正常,但国企是不能大起大落的”,尤其是,意识形态内容产业上市,发展结果究竟是资本控制舆论,还是舆论影响资本?由此,基础很好的浙江在静候上市时机。当内容行业的“特殊管理股”政策出台,浙版集团审慎意识到,拓展文化产业的投资收益业务时机已到。在此一新的战略发展定位下,上市公司的好处是,有大量的社会资本可以进行文化投资,且社会资本有一个战略投资期,相应而言空间较大;非上市公司的劣势则为,必须由企业的自有资本进行文化投资,则投资回报率的要求,在时间上比较紧迫。且文化企业的特点是,“投资大、周期长、产出少”。

        “我们要改变一个观念,国有资本可以参与投资与获益,但不参与管理,凭借特殊管理股,在内容正确性方面可以有一票否决权。出版产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时机已到。”

        版权分离问题可以想见,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融合蓄势待发,未来五年甚至十年,新的商业模式将层出不穷。然而,经济领域的一般规律是,在产业转型阶段,市场失灵的现象相当普遍,需要政府发挥积极有为的作用。在互联网出版的新时代,政府部门、执法部门所要迫切解决的,是为出版升级转型提供健全市场体系。

        在童健看来,纸质出版的规范是比较严格的,但互联网出版比较混乱,在两者逐渐融合一体化的过程中,不能无限制地降低网络出版的门槛。网络出版应予以进一步的规范,也应该像纸质出版一样更加精准化。但现实的遗憾是,“网络出版资质的审查审批还没有跟上”。

        此外,从融合发展的角度来说,国家认定的内容生产商的权益,也应该包括版权的一体化。而现实的情况是,现在出版界,纸质版权与电子版权是相分离的。“如果图书在出版社出版了,应该也应该同时拥有电子版权呢?”童健的疑问是,内容要向网络延伸拓展,但版权居然是分离的,不能不说为一大缺憾。这个问题规范后,出版社才能真正向内容提供商、运营商转型。

        总而言之,在新技术不断涌现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互联网带给出版业的新需求和新机遇。社会不同人群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分化和趋于精细化,表现在大众阅读,就是分众;表现在数字出版阅读中,就是分类专业、精准的数据库的需求凸显。“此一领域,传统出版有巨大优势。”童健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