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

    儿童文学中生代作家浮出水面 创作理论并行

    本报记者陈香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10月22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陈香)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新世纪前后走上文坛的儿童文学中生代作家已渐渐浮出水面,成为儿童文学中的一支中坚力量。中生代儿童文学作家呈现出了怎样的一种集体面貌,其创作特点为何?近日,由长江出版传媒集团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主办的“当前儿童文学的精进与提升”研讨会在现代文学馆举行,李学斌、李东华、安武林、孙卫卫等四位作家作为中生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性人物,接受了束沛德、高洪波、梁鸿鹰、金波、樊发稼、海飞、张之路、王泉根、曹文轩、彭学明、何向阳等十多位评论家、理论家的集体“审视”。

        值得注意的是,中生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人物均体现出了深厚的学养,以评论家、理论家、作家等多重面貌出现在文坛。如李学斌、李东华、安武林、孙卫卫等,举凡儿童文学诸多文体,如小说、散文、诗歌、童话、评论、理论文章、随笔等,他们都有所涉及,频出佳作;文体上互渗、互融,呈现出“跨文体、多元化”文学风貌,为中生代儿童文学作家的最大特征。学养支撑起了中生代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使他们的文学文本呈现出了个性化的美学追求。然而,也有评论家指出,伟大作家都有自己不断回望、取之不竭的精神故乡,而这四位作家的“多元”,尽管在各领域都有佳作诞生,也使他们的文学定位和创作标识尚未清晰。

        尽管四位作家创作风格不同,但其所体现的童年观念、审美旨趣却一脉相承,即秉持了“弃绝时俗,塑型成长”的纯正文学理念,艺术上孜孜以求,因此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大奖。“作家也应关心市场,但如果被市场牵着走是可悲的。”高洪波表示。据了解,四位作家在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家书系》正持续热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