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7月09日 星期三

    中华读书报创刊二十周年(1994-2014)

    20年20书【思想·社科】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7月09日   13 版)

        1994

        《顾准文集》

        1995

        《科学的历程》1996

        《数字化生存》1997

        《通往奴役之路》1998

        《交锋 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1999

        《东方学》2000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2001

        《90年代反思录》2002

        《以自由看待发展》2003

        《自由论》

        顾准著,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在1990年代的知识界引起巨大反响。“顾准热”与紧随其后的“陈寅恪热”在思想史的坐标上一脉相承,均因学者“直立独行,敢开新路,敢行己志”的人格魅力与求索精神,让新启蒙止步于1980年代后的思想界再度激越。这位“拆下自己肋骨当作火把”的知识精英,在1957年以后的苦难岁月中,独立思考,苦苦追索,对民主和科学在中国的可能性问题做了深刻探讨,其洞见直至今天仍值得珍视。

        1995

        《科学的历程》

        吴国盛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以新人文主义的科学史观为写作立意,吸收西方科学编史学的成就,将多种编史因素溶于一炉,通过对科学家生平及科学发现过程生动而激情的叙述,对人类每一次重大的科学技术进步在人类文明发展链条上的意义和价值给予精当评述,气势恢宏又通俗生动地描画出五千年人类文明史科学发展的历程。历史叙述之外,该书对科学之本质的深刻思索,对自由之精神的热情礼赞,都给读者留下了强烈印象。

        1996

        《数字化生存》

        [美]尼葛洛庞帝著,胡泳、范春燕译,海南出版社

        本书被誉为20世纪信息技术及理念发展的圣经,作者本人也被称为信息技术投资和趋势分析领域的教父。本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趋势和应用、巨大的价值和数字时代的宏伟蓝图,阐明了信息技术、互联网对时代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和价值。站在今天看,我们早不再关心书中有哪些预言已经变成现实,需要注意的是,尼葛洛庞帝还想告诉我们,数字化未来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维度,那就是人类与计算机的和谐相处。

        1997

        《通往奴役之路》

        [英]弗里德里希·哈耶克著,王明毅、冯兴元、马雪芹、胡永革、王坚勇、杨玉生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不仅是哈耶克最知名的著作,也是对古典自由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理论的阐述中最著名而又最受欢迎的书籍之一。尽管这部著作从问世直到今天,一直在学术界中存有争议,但哈耶克及其学说无疑对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对政治思想领域中古典自由主义的复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半个多世纪以来,它启示了全世界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对政治史和文化史产生了决定意义的冲击。

        1998

        《交锋 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

        凌志军、马立诚著,今日中国出版社

        正如副标题“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所示,本书围绕思想解放的过程,以1978年战胜“两个凡是”,1992年冲破姓“社”姓“资”,1997年破除姓“公”姓“私”为经,以大量鲜为人知的事实为纬,系统地描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围绕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重要事件,在台前幕后展开的激烈交锋。出版后连续两年成为当年最畅销书。

        1999

        《东方学》

        [美]爱德华·W.萨义德著,王宇根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是后殖民理论的奠基之作。在这部著作中,萨义德深入考察西方世界利用东方的话语来建构关于东方的“知识”的过程,探索相应而生的“权力—知识”体系如何在西方强权的利益中得到接合。本书的写作目的,不在于学科范畴的创设,而在于采用知识社会学的分析方法,揭示隐藏在学科背后的意识形态。在萨义德看来,东方学“是对世界二元对立的基本地理划分(东、西两半的分立)和一系列利益的解说”。

        2000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

        西方传播学巨匠马歇尔·麦克卢汉的成名作。在书里,媒介成了决定人类历史结构调整的关键,不仅如此,麦克卢汉还提出,媒介即人的延伸:电子媒介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其余一切媒介是人体个别器官的延伸。这些惊人之语,让《理解媒介》的问世犹如一场大地震,在西方乃至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冲击波。它对人们认识媒介、历史和文化已经并将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初版20多年后传入中国又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2001

        《90年代反思录》

        王元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收入作者1990年代以来有关思想史研究、文化艺术评论及人物述评等诸多方面的文章,完备地反映出其思想历程。王元化的反思,既有对“五四”中激进主义、东西文化问题论战的思考关注,有解读卢梭《社会契约论》、回顾黑格尔研究这样的深层学术思考,也有关于京剧和莎剧这样文化命题的对话和笔记,都无不显露出这位思想家在不断地完成自己思想上的某种超越。

        2002

        《以自由看待发展》

        [印度]阿马蒂亚·森著,任赜、于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综合他在经济学基础理论、经验研究以及道德——政治哲学领域多年来的卓越成果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他改变狭隘发展观的旧范式,阐述人的实质自由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和重要手段,建立了全新的理论框架。全书论证,发展是涉及经济、政治、社会、价值观念等众多方面的一个综合过程,它意味着消除贫困、人身束缚、各种歧视压迫、缺泛法治权利和社会保障的状况,从而提高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的能力。

        2003

        《自由论》

        [英]以赛亚·伯林著,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

        本书的核心纲领是伯林的价值多元论:人所追求的价值不仅是多元的,而且有时是互不相容的;这不仅适用于整个文化即价值体系的层面,而且适用于某一特殊文化或个体的价值。多元主义是自由主义与宽容之源,不仅仅是那种等待错误被改正的不稳定的宽容,而且是那种深刻的、持久的宽容,这种宽容接受并欢迎那些与我们自己所奉行的根本不同的生活见解。伯林对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划分已成为20世纪自由主义思想阵营最具影响的言说。

        2004

        《娱乐至死》

        2005

        《三农问题与世纪反思》2006

        《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2007

        《丧家狗:我读〈论语〉》2008

        《郭店楚简与思孟学派》2009

        《金融的逻辑》2010

        《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2011

        《批评官员的尺度:〈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2012

        《政治秩序的起源》2013

        《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

        [美]尼尔·波兹曼著,章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波兹曼认为,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就是把文化变成一场娱乐至死的舞台。他相信,前种已经落空,而后者则正在变成现实: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在互联网环境下与新的文化传播方式不断生成的语境下,《娱乐至死》究竟是一种警言,还是一个预言?

        2005

        《三农问题与世纪反思》

        温铁军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温铁军提出“三农”问题的研究思路,此后一路追随晏阳初、梁漱溟、费孝通等先贤,坚持“用脚做学问”。他有11年基层工农兵、18年农村政策调研的经历,长期在政府政策研究机构工作,参与很多重要决策的讨论,这些背景使他在“三农”政策和制度变迁上的理解超越了一般学者,严格的科学研究训练,又使得他可以从扎实的调查中挖掘出这一领域的真问题。本书是他对“三农”问题纲领性的解读。

        2006

        《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

        杨念群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力求在一种“情境化写作”的状态中,充分展示近现代政治演变与传统医疗因素之间复杂的互动博弈关系。目的是探讨晚清以来的中国人如何从“常态”变成“病态”,又如何在近代被当作“病人”来加以观察、改造和治疗的漫长历史。作者的目的,是通过医疗过程的描述、医疗制度的变迁、身体的变化、观念的变化来谈现代政治的演变,以及现代政治如何影响每一个中国人。

        2007

        《丧家狗:我读〈论语〉》

        李零著,山西人民出版社

        在传统热的大背景下,《丧家狗》是一个独特而值得重视的存在。李零以历史的眼光、训诂的技术对《论语》其文逐条解读,对孔子其人加以深入分析,剥去千百年来罩在孔子头上的光环,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一个本来面貌的《论语》。李零称,他欣赏《子罕》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名言,说这是《论语》中最精彩的话,这番话与他的解读方式,显示了一个知识分子应该具备的批判精神。本书问世后即争议不断,风波引发的回响至今不绝。

        2008

        《郭店楚简与思孟学派》

        梁涛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此书结合传世文献对郭店竹简以及上海博物馆藏简展开深入研究,梳理了思孟学派酝酿、形成和完成的历史,同时对先秦儒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如天人关系、心性论、仁内义外、仁孝关系等做了深入讨论。作者这本十年磨一剑之作包含了很多创见,如对“慎独”的看法、对先秦儒家“仁”学的理解等等,学界认为该书“在若干问题上,超迈前人,解决了学术研究上的难题”(陈来语)。作者呼吁回到子思,回到先秦,接续从孔子到思孟荀的自由之精神,以完成当代儒学的开新与重建,其现实关怀亦予人深刻印象。

        2009

        《金融的逻辑》

        陈志武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作为一名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面向非专业读者普及金融学知识并不是太难的事情。正如本书中所展现的那样,作者从金融学的源流上阐释了“金融到底是怎么回事”,“它究竟在发挥什么作用”等基本问题。不过作者显然不想止步于此,他在书中提出了很多尖锐的问题:为什么中国人钱多了反而不安?为什么说西方的崛起主要靠制度而不是掠夺?为什么政府富有的国家往往压制民主和法制?为什么“养儿防老”不道德?无疑,作者想讨论的,是中国的社会和制度,国家的前途和国民的福祉。

        2010

        《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

        郑永年著,浙江人民出版社

        多年来,作者以其独立而深入的中国研究以及视角独到的专栏文章,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本书围绕国际视野中的中国经验,中国本身的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谈了国家的经济模式,民主化进程,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农民和农村的问题以及政治改革和国家建设。作者认为,民主不可能解决国家的所有问题,在保持最低限度的社会政治秩序和基本的社会正义前提下,中国必须走自己的路。

        2011

        《批评官员的尺度:〈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

        [美]安东尼·刘易斯著,何帆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不仅是美国新闻自由史,也是整个传媒史上“里程碑”式的案件,当1964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定《纽约时报》胜诉,并指出除非媒体蓄意造假或罔顾真相,官员不得提起诽谤诉讼,此判例一举确立了国际通行的新准则。作者虽身为记者,但并没有简单站在媒体立场上,渲染绝对的新闻自由,而是对现代媒体的角色、伦理进行全面的反思,许多观点发人深省。

        2012

        《政治秩序的起源》

        [美]弗朗西斯·福山著,毛俊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因《历史的终结》而名声鹊起的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这本书里回头探究了历史的本源,为读者提供了一幅今日政治制度是如何从历史中发展出来的全面画卷,探讨了世界主要地区政治秩序模式起源与变迁等重大议题。本书的第一卷,把对政治秩序的探讨向前延伸到人类的灵长目祖先,然后依次讲述人类部落社会的出现,第一个现代国家在中国的生长,法治在印度和中东的开始,一直到法国大革命前夕问责制政府在欧洲的发展,第二卷将延伸到当代。

        2013

        《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

        厉以宁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产权改革为核心,讨论了土地确权、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民营企业的产权维护、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镇化、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社会资本的创造等问题;总结了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双重转型过程中的经验,对中国未来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前瞻性的分析和研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