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为考试而战,一旦进入大学,不少学生自我放松、缺少奋斗目标,遑论学术创新,甚至连基本学分都修不满。为改变这种状态,浙江省教育厅出台新规,要求从2014年9月起,浙江高校在严格考试监管及学历文凭发放制度的同时,建立健全学业预警和退学制度。(《燕赵晚报》 6月18日)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2013年,我国高校平均录取率接近80%,部分省市甚至超过90%。随着高考适龄人口的逐年下降、海外留学数量的增加,而高招规模并不见减少,高校的高录取率还会不断创造奇迹,有媒体预测,我国有望在2017年前后实现高考录取率100%。
人人都能上大学的时代指日可期,但高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问题却广受诟病。一方面,大众化教育让高校的门槛越来越低,部分院校甚至已经到了“有考必录”的地步;另一方面,粗放化的高校管理,让许多大学生生活得如放羊一般悠闲自在,玩游戏、上课睡觉、旷课、逃学、考试作弊等问题在高校普遍存在。
大学想上就能上,浑浑噩噩混日子也能毕业,低标准让学生拿到毕业证,是为社会输送不合格产品,这是高校在自损信誉,也是对学生和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按照教育发达国家经验,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宽进”时代,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理应执行“严出”的标准。资料显示,因为严格的淘汰机制,美国大学本科生的如期毕业率只有五成左右,法国大学毕业生的淘汰率通常要在60%以上。而反观我们,虽然由于扩招“大跃进”,我国的高教早已进入了大众化时代,但多年来,国内高校的毕业率一直还都维持在精英教育时代的95%以上。宽进宽出,大学围绕市场转,正在沦为养成资格、贩卖文凭场所,这是多年教育界热议也是备受诟病的话题。但为何我们却难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呢?
除了相关政策空缺或者执行力不够,主要还是高校自身的问题。目前,不少学校虽然专业与课程设置“高大全”,但教材知识老化、内容重复,书本与现实严重脱节,再加上教学模式陈旧,重理论轻实践创新,让处于就业竞争压力下的学生感觉“学无所用”,看不到未来希望,学生不光学习动力不足,甚至对学校的认同感都成问题。
其次,由于高等教育领域正在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生源已经成为部分高校最急切也是最头疼的问题。为招到足够数量的学生,很多高校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吸引、招揽新生,并极尽能事地讨好他们、留住他们。假如高校提高培养标准,强化对学生的学风管理和文凭发放限制,无疑是在给自己过不去。如此一来,高校的日子固然好混了,但高校的使命和品格又在哪里?
山东省滕州市 刘道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