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6月25日 星期三

    移动互联网正成为社会转型的催化剂

    鲁大智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6月25日   23 版)

        2014年移动互联发展大会近日在京举行。由人民网组织编撰,经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移动互联网蓝皮书《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4)》同时发布。

        读书报记者在蓝皮书分论坛上获悉,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进入全民时代,成为一种新兴的贴近大众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个体和个性都被移动网络包容,每个人、每个公司、每个产业难以绝缘于无线网络。

        蓝皮书指出,移动互联网正加速向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深度渗透。移动互联网对中国社会发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个人生活、新闻传播、人类文明七个方面带来全面的影响,作为经济增长的引擎和社会转型的催化剂,是一种宏观、全面的渗透。

        “24小时在线、永远在线”——假如人人都如此,整个社会都如此,那将带来什么结果?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是模糊了工作与休息的界限,除非8小时之外一概不问工作之事;二是人的躯体、感官被无限延伸,知识的获取变得轻而易举,创造性得到提升;三是“分享”的成本降到极低,思想、知识、智慧的分享将促进人群和谐、社会进步;四是人始终处在被“定位”中,作为社会的人更容易受到社会的保护,作为个体的人更没有隐私。

        蓝皮书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人真正地变成了社交网络的节点,这个节点包括了人的身份属性、地理属性和物理属性。

        过去,社交活动的场所是节点,有节点才有交往;现在,人本身就是节点,你随时可以交往,时时处在社交网络之中。移动网络的社交,更注重真实的需求、真实的情感,它排斥形式主义、虚伪、客套。因为缺少真实情感、缺少真实需求,才出现了一群人围坐在一起却各自上微信、微博——“近的疏离、远的亲近”现象。(本报记者  鲁大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