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5月21日 星期三

    英国伦敦的“莎士比亚环球剧院”

    陈琳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5月21日   18 版)
    化装成莎剧人物的观众
    环球剧院大门
    环球剧院内景
    作者(中)与市民合影

        今年4月23日,是英国人民的伟大儿子、剧作家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纪念日。在世界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中,出生和离世在同一天的,恐怕是凤毛麟角。而无独有偶,西班牙剧作家、《唐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也是在同年同月同日去世的(1616年4月23日)。这一天,已经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定为世界读书日(World Book Day)。

        最近,我国报刊陆续登载了许多纪念莎翁的文章,包括对他的剧作的中文译本的出版沿革和现状、莎剧在中国舞台上演出和改编为京剧和地方剧种演出情况的介绍。但是,还没有看到一篇介绍著名的伦敦环球剧院(The Globe Theatre)的文章。我曾多次到伦敦,也多次到这所剧场看戏或参观。尤其是十年前,2004年,我到伦敦开会,正值莎翁诞生440周年,应当时伦敦市长利文斯顿(Kan Livingston)之邀,参加了在环球剧院举行的纪念活动。那次共演出了《罗密欧与朱丽叶》、《无事生非》和《一报还一报》三个流行剧。我因时间较紧,只选看了我更喜爱的上列名剧的第一个,但花了不少时间详细参观并听讲解员介绍该剧场的沿革、现状和莎剧的演出情况。

        那天一大早,由英国文化委员会(The British Council)官员(也是老朋友)驱车陪我来到位于泰晤士河南岸的“岸边街”(Bank?鄄side)的环球剧院。由于这建筑构型特殊,远远就看到它了。虽然也只9点钟左右,但已经是熙熙攘攘、群声鼎沸。老老少少都穿戴着色彩鲜艳的英国中世纪地方服饰。看见我这个中国人来参加他们的文化盛会,不少人高兴地和我打招呼,并拉我合影。除掉许多目不胜收的彩旗、布景之外,还有人踩着高跷、化装成高大的雄鸡、孔雀和莎剧中人物,到处拉人照相。我的朋友则催我进入剧院展览厅,听讲解员的介绍。

        环球剧院,始建于1599年。当时,一个名叫卡思伯特·伯比奇(Cuthbert Burbage)的人拥有一座剧场,是当时伦敦仅有的剧院。他为了扩大剧场的生意和影响,将自己的老剧场拆掉,将木头、砖瓦等旧材料运到泰晤士河边,用约一年的时间建起了一座环形的剧场。他并与莎士比亚合作,主要演出他的作品,而莎氏也拥有剧院的一部分股份。莎士比亚自己和卡思伯特的弟弟理查德则都是剧院的主要演员。可以想象,莎氏自己演自己写的戏,必然是得心应手,效果良好,莎剧很快成为伦敦贵族和一般市民的文艺生活的重要内容。而且,由于莎剧的内容反映了许多一般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和当代生活,因而剧中的语言逐渐成为大众语言的一部分,尤其是其中的成语、谚语等等,大大地丰富了英语词汇,例如All that glistens is not gold (闪亮的并不都是金子)、All the world’s a stage(世界就是一个大舞台)等等,以致莎士比亚的剧本和诗作已被语言学者认定是现代英语的三大来源之一。

        但是命途多舛,环球剧院经历了两次重大的灾难。1613年,在演出《亨利八世》一剧时,剧场的顶棚被一个作为舞台效果的炮弹引燃,整个剧场被烧毁;后经重建,1614年春天才落成。而莎氏也于两年之后去世了。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伦敦虽有一些新剧场兴建,但环球剧院仍是演出莎氏剧作的主要场所,香火一直不衰。然而,似乎是祸不单行,1642年英国的清教徒们兴起了一场“文化大革命”,以戏剧有伤风化为名,关闭了伦敦所有的剧场,环球剧院也未能逃此厄运。1644年环球剧院被拆除,在原地皮上盖起了新兴的公寓楼。

        目前这一所环球剧院,是由伦敦市政厅于上世纪初重修的,还原了当年老剧院的外形和结构,兴建了一座一般所称半木架结构(half-timber)的新剧场,称为莎士比亚环球剧院(The Shakespeare’s  Globe Theatre)。

        这个剧场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展览馆,里面陈列着各种珍贵文物,包括莎士比亚作品的手稿,他当年作为剧作者兼演员时的生活用具、历年出版的莎剧书籍、火灾后残存的以及1644年被强迫拆除时保护下来的一些物件、莎剧中人物的服装饰品等。几座莎剧中人物的蜡像则更吸引青年学生的兴趣。壁上和柜中展出的众多有关英国文学艺术传统的图片说明和实物陈列,更使参观者受到有关英国文艺史的生动教育。

        剧场的另一部分,当然就是演出的场所了。这个剧场之所以被称为“环球”(Globe),是因为它是一座环形建筑,类似我国南方的一些天井式楼房。这个天井楼共三层,每层的三面是观众席位。底楼(一层)有5排座位、中楼(二层)4排、顶楼3排,都不是沙发式软座椅,而是没有扶手的横排木凳。观众能够很亲切地闲话,人多时坐紧些,人少时松些。底层圆形的四分之一就是一个长方形的舞台,后方是一个楼房的外框。整个舞台除了两边各有一根撑着舞台顶棚的高柱外,没有任何道具或幕布等。演出时临时放置几件必要的物件,十分简单,类似于我国京剧的舞台。而最有趣的是环形楼中间的部分,是所谓的“站席”,但观众一般都是席地而坐。靠舞台边最近的观众,甚至必须仰头看演员。“站席”的票最便宜,我10年前去的时候只要5英镑。二、三两层票价相同,依座位好坏(前排居中自是最好座)自13到29英镑不等。

        最有趣的是表演十分自由轻松。多数演出是按照莎剧诗行背诵,但不少是按改编人的意图以散文对话形式演出。我去看戏的那一次,还看到“站席”最靠舞台的年轻观众和演员对话,而演员也以插科打诨的方式来对答几句,但很快就机巧地引回到戏中原题上来了。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环球剧院不仅是一个欣赏艺术演出的场所,还是一个人文教育基地。环球剧院的主办者环球剧院公司(The Globe Theatre Company)除在展览厅布置了常年开放的大量历史文物供公众,尤其是学生丰富知识外,还经常有计划地组织各种讲座、座谈会、演员见面会、小型表演作坊(供有志做演员的青年练功之用)。这些活动都由一个名为“环球链”(The GlobeLink)的公司统筹。每年有近十万青年学生参加这些活动。该公司还负责为“环球链”的会员提供函授资料。可以看出,环球剧院不仅仅是一个戏剧演出场所,而且是一个保护和传承英国文化传统的重要基地。不仅如此,由于它主要演出莎士比亚的剧作,而全部莎剧的中心理念可以概括为“真理、人性、人权、法制”四个方面(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因此,四百多年来莎剧的演出,在培养英国人,尤其是英国青年人的人文素质、道德修养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希望,我们北京的“半球剧场”(这是我个人斗胆给“北京国家大剧院”起的名字,英语可称The Dome Theatre)也能在我国广大人民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养成中,做出同样重要的贡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