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5月21日 星期三

    你们看多么纯洁的火焰在升腾

    萧萍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5月21日   15 版)
    《罗布泊的孩子》,徐鲁/著,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年5月第一版,28.00元
    徐鲁

        感谢徐鲁用他自己率真诚实的返回姿态,让阅读者也穿越到那些让人热血沸腾的年代。

        又是春天了,又看到徐鲁的一部长篇新作。去年他那本童年散文集的香椿滋味,仿佛还在唇边荡漾,他那么勤奋!可当我打开电子书稿《罗布泊的孩子》,一页一页读下来的时候,我知道这不仅仅是勤奋了,我沉默下来。我恍惚地穿越师大校园,经过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我看见杂志亭大幅小幅的都教授们温和俏丽的脸,我看到那些美国队长腾空而起的盾牌……此刻我竟然说不出一句话来,这个时代的孩子究竟被什么力量所催促和孵化啊,和平的温柔之乡的孩子们,你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文字激情,什么样的钙质与热力……而远处,被楼房切割的蓝天上,一行鸽哨掠过,像徐鲁的新书页划过心头。

        作为作家,我佩服徐鲁在这个时代的选择和定力,他将眼光投向茫茫的西北,几次深入罗布泊马兰基地、当年的核试验研究所所在地红山,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心现场,采访当年从事核试验的科学家们,以及在马兰基地小学、中学里长大的孩子们。故事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以孩子的视角,为我们带来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和秘密——遥远的罗布泊沙漠深处,有个名叫“马兰”的地方,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是中国一代科学家从事核试验的秘密基地。他们被称为“罗布泊的孩子”。作品通过他们的记忆,讲述了他们眼中的爸爸、妈妈那一代科学家们,如何在罗布泊那片沙漠和荒原上,为祖国奉献青春、才华乃至生命,他们心甘情愿地隐姓埋名一辈子,正是因为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无比赤诚与热爱,因为他们坚守信念与抛洒热血的无畏和勇敢,让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横空出世,惊天动地。

        《罗布泊的孩子》贯穿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它是几代人信仰、梦和理想的见证与开花结果。无论是艰苦的岁月还是动荡岁月中,在马兰这个有着神话般名字的地方,美是极致的绽放而关于坚守的信仰,有段话让我印象尤其深刻:“‘肖尔布拉克’,就是戈壁沙漠上的‘圣泉’,哈萨克牧民称为‘碱水泉’。在这个动荡的时代里,尤其是在目前的处境里,我们都需要有一种坚韧的信念:即使在‘碱水泉’里泡三次,在沸水里煮三次,在血水里洗三次,也要无怨无悔!”

        正是在信仰的旗帜下,小说的笔力显得格外丰盈流畅,形象尤其生动、温暖,仿佛隔着时代的鸿沟也能触摸到他们的情怀:小春、小勇、锁柱、小罗布等孩子的童年,在罗布泊度过的一代孩子。小说特别塑造了方俊德、郑楷、雷雨晴等一生在罗布泊隐姓埋名的科学家们,他们心头理想主义的旗帜,对科学的不倦追求,以及他们对祖国和民族的深沉大爱。小说用极其朴实的笔调将时间还原成历史的本来模样,没有粉饰,没有夸大其辞,一切都发自作家内心的认同与礼赞。在作品中尤其突出的是“大皮靴伯伯”、库尔班爷爷、“老虎叔叔”等鲜活的男人形象,他们是中国男人的代表,有担当、不怕牺牲、敢为天下先,在困苦中坚持信仰和内心操守,用他们的脊梁默默扛起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更加感人肺腑的是一些人性的细节,如洋溢着浪漫主义情怀的爱情故事,无一不细腻动人,散发出温暖与爱。那些诘问与坦然,那些孤独和自珍,那无所畏惧的奉献与大爱,那些不能被打倒和动摇的热爱与信仰,相信每个阅读者都会动容。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我只能说,感谢徐鲁用他自己率真诚实的返回姿态,让阅读者也穿越到那些让人热血沸腾的年代,这些素朴、真实而又激荡的故事,是那么平实、干净、纯粹而又斩钉截铁,好像那些句子经过了罗布泊时间的风沙而沉淀下来,闪烁出独立的深沉之光。

        在我们这样的和平年代,如何让孩子们记住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记住那曾经的“一腔热血”所代表的人格品质和精神高度,是更加重要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罗布泊的孩子》是一道光束,它不仅仅记录了几代人为理想和信念艰苦卓绝奋斗的黄金时代,更照亮了无数儿女放飞中国梦的足迹,这笔巨大的民族财富如同他们存在的方式,如同阿莱桑德雷所描述的火焰燃烧的姿态:“你们看多么纯洁的火焰在升腾/直至笼罩天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