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5月21日 星期三

    《瓷上中国》:当代中国话本生动的一页

    李朝全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5月21日   19 版)

        胡平是报告文学大家,因为他写过《情报日本》《战争状态》《历史在这里沉思》《世界大串联》《中国的眸子》等一批分量很重、影响很大的作品。他的长篇报告文学新作《瓷上中国——China与两个china》是一部关于千年瓷都景德镇发展历程的简要记录,更是对瓷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审视和开掘的大书。

        《瓷上中国》(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一书为读者揭示了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真实。众所周知,“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与“瓷器”同名。通常认为,外国人之所以称呼中国为China是因为精美绝伦的、曾经倾倒整个欧美大陆及西方世界的中国瓷器。而胡平却对此作了自己独到的发掘和可信的考证,他提出,事实上存在着两个“chi?鄄na”:一个当然是我们众所周知的瓷器之china,另一个则是鲜为人知的景德镇的旧称“昌南”,并且大胆地推测,china真正的来源可能不是瓷器,而是昌南的音译。由此我们可以获知,“China与两个china”实际上便是“中国与瓷器以及昌南(景德镇)”。换言之,作者要探询的是中国与瓷器及景德镇的关联,也就是要在中国的大历史、大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来描写瓷器史和景德镇的历史、文化及发展;或者,他要通过对景德镇瓷器业上千年兴衰历程的书写与考察,烛照与洞察中国特别是中国文化的兴衰、脉象以及未来的趋向。

        景德镇人胡平心心念念皆在于本土文化与人文。此次应邀创作本土题材的报告文学,他更觉义不容辞。几个月驻地采访,实可谓不惜心血与工力,倾尽才华和智慧,写出了这样一部“带着体温”、情感热度和思想深度的作品,体现了一位有远大抱负的作家自觉的文化担当和社会责任。

        作为一种典型的中国器物,瓷器的往事与今生难以磬书。胡平从这个看似不大的地方和器物切入,为读者打开了一个开阔而豁亮的艺术空间和思想空间。在《瓷上中国》中,我们读到了中国一个并非核心区域的发展,从这个层面上说,这个被英国人李约瑟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城市”,这座旧称与中国同名的景德镇,它的命运就是中国命运,它的身影就是中国身影,它的精气神与魂魄就是中国精气神与魂魄。“昌南”(china)——景德镇是一个具体而微的中国,一个缩小了的中国。公元1004年,当澶渊之盟签订后,辽国索要大量瓷器之时,北宋真宗将年号赐予这个江南小镇,景德镇迎来了第一个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一跃成为宋代四大名镇之首。建国后,景德镇要“为六亿人造饭碗”,从区区小镇升级为省辖地级市,从而迎来了第二次重大发展机遇的黄金期。曾几何时,景德镇辉煌腾达,名满天下。然而,历史的风水轮流转,改革开放以来,景德镇的发展落后了,昔日的十大瓷厂风光不再,尤其是迈进市场经济时代以后,景德镇显然更加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工厂倒闭,工人下岗,景德镇沦为江西省底子薄、落后欠发达地区。到了2009年,景德镇又被列为全国第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瓷都面临着变为“废都”的威胁。但是,在严峻的形势面前,景德镇人,这些世世代代与瓷器打交道的匠人和艺人没有低头趴下,而是昂起了头挺直了胸。他们埋头苦干、精益求精,尝试半饥饿营销、限量销售,不断向文化靠拢,不断探索创新,努力趟出一条以改革促发展的新路。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存在着私营作坊遍地开花的乱象,也会出现市场的无序、恶性竞争,但是,千年瓷都的经济命脉尤其是文化命脉却借此得以赓续与绵延,弘扬与光大。因此,在《瓷上中国》里,我们读到的是一个博杂的斑斓的现代都市,它在艰难地浴火涅槃,探寻一条变革创新发展的道路。

        作者通过深入的调查,凭借翔实的资料进一步提出,要以古典对抗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有可能更容易使文化丧失个性及品格,使之趋同或统一化,而作为传统文化精粹与灵魂的古典风格、古典文化,或许可能穿越千年时空,重新构筑起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近年来,景德镇本地的陶瓷工艺专家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景漂”们,开始积极探索陶瓷艺术,竭力突破“容器的束缚”,不断传承创新,从落后中突围,创造出新的生产和经营业态,亦即生发起庞大的文化创意产业,并逐步向形成生产链拓进。他们发明了新工艺、新技术、新艺术,譬如由水滴受到启发,发明出“滴画”;创造出新型的陶瓷绘画颜料“泥中彩”,儿童陶瓷,瓷上画,等等。这些文化创意与创新,是面向全球化的对传统瓷文化的一种新创造,体现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宏阔背景下,中国江南一隅对本土文化的苦苦坚守与弘扬。这,或许正是胡平希望“说给全球听的中国故事”。

        胡平是激情内敛、富于思想的报告文学作家。在《瓷上中国》中,处处都能窥见作者思想的光芒。这是一种冷静的深邃的思考。作者犹如一位忧心忡忡的学者,面对一个文明古国、文化大国在文化上的日益削弱或走低深感不安。作品的字里行间都能读到他的这种深切忧思。这部书因此也可谓是一部中国文化忧思录。《瓷上中国》富于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作者的艺术感觉敏锐到位。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瓷器制作的工艺、流程,陶瓷行业的各种行规、掌故、往事与历史,也能走进当下古瓷器仿制行业,了解其中种种的隐秘和内情。同时也了解了一个个财富故事、点石成金的人物及传奇。但是,作为报告文学作家,胡平始终保有自己鲜明的问题意识与批判精神。在描述这些生动的财富传奇时,在讲述仿古做旧、雅贿、评定工艺大师等各种掌故时,他始终没有放弃审视的眼光,对当下社会不断膨胀的博金欲望流,扭曲的金钱观、义利观等都给予了尖锐的批评。

        这部瓷文化作品还充满了馥郁的文化气息。大量的古诗词、历史典故的引用,洗练的文字,浓厚的思辨氛围,让人感到扑面而至的文化气息。作者从事的是打捞失落的东方文明的工作,他以宏大的抱负,几经“窑火”的煅烧淬炼,终于为读者捧出了一枚精美的文字艺术作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