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是两岸美术交流的窗口,是台湾地区美术名家为大陆艺术界和广大公众所知所识的重要平台。多年来,我馆举办的台湾美术名家展览和反映台湾美术发展成果的展览,均在两岸产生积极的反响,对于增进两岸艺术的交流、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两岸美术交流的一个新的课题是如何通过学术研究与专业合作,把交流的目光更多朝向历史的维度。现代以来的中国美术是在大陆和台湾社会变革与中外文化碰撞交流的情境中展开的,老一辈艺术家筚路蓝缕开拓的美术现代化进程,展现了中华文化新的篇章。他们求索奋进的艺术人生,留下了丰厚视觉成果,成为今天两岸可以共同分享的宝贵财富,并提供了两岸开展合作研究推广的契机。
在20世纪中国美术的先贤群体中,台湾画家陈澄波是一位突出的代表。他于1895年出生于台湾嘉义,受家学蒙养,自幼便对中国传统文化如诗词、书法等都有相当的了解和接触,1924年考入日本东京美术学校研习西画,艺术才华脱颖而出,在学期间就以家乡风景为题材创作的《嘉义街外》、《夏日街景》等多次入选“帝展”,可见他游学海外,但心系家园的乡土情愫。1929年毕业后,他应聘任教于上海新华艺专和昌明艺校,并在江南一带写生创作,作品《清流》曾参加当时的“全国美展”,成为海上画坛活跃而著名的画家。最为重要的是,他曾参与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具有先锋意识的“决澜社”活动,投身艺术革新的热潮。1933年他回到台湾,在以绘画为职业的同时,也课徒授业,推动美术教育,曾参与发起台湾最大的民间美术团体——台阳美术协会。正是他跨越海峡在大陆和台湾从事美术创作、教育和社会活动的艺术经历,留下了许多值得今天两岸共同研究的故实,也使他的名字嵌印在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美术史册之中。
陈澄波一生笔耕不辍,留下了数量巨大的作品。他在日本留学期间,接受的主要是20世纪早期西方现代绘画的影响,他的艺术思想活跃,性格开朗,视野开阔,以艺术的现代新变为取向,在研究绘画“西法”吸收立体派、野兽派、表现派画风的同时,致力于融合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与语言,是在现代层面上中西融合的一位艺术革新者与创造者。他的油画基于严谨的造型,但重在表现个性感受,尤以浓郁热烈的色彩展现出他丰沛的感性,用笔奔放,直抒胸臆,使得作品洋溢出蓬勃的生机。他的大量水彩、素描和速写,是他笔不离手的日课成果,表现出对事物的敏锐感受和高超的造型技艺。
陈澄波是20世纪前半叶创作高产而题材宽阔的画家,但纵观他的艺术,最为感人的乃是他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他笔下的苏杭湖山、上海烟波、嘉义乡野、淡水田园,无不充满对万物生命和生活风情的真挚关切,特别是对自然景色的时令气候、山水草木的生命仪态有贴切而细腻的感受,如同大自然的歌者,于行旅间会心发现,一路吟唱,抒发着一位艺术赤子坦诚而炽热的情怀。时隔甲子岁月,他的作品仍然散发出动人的光彩,尤其充满扑面而来的南国热风。从他艺术的主题关怀到他鲜明的个性风格,都可以纳入有关20世纪中国美术“现代性”的学术研究视野,从而提示我们进一步体认一代艺术家用生命书写的现代篇章。
为筹备这个展览,我馆与台湾财团法人陈澄波文化基金会密切协作,就展览的主旨主题、内容结构和展陈方式进行了深度的探讨。我们欣喜地看到,陈澄波的亲属陈重光、陈立栢先生多年来为保存、修复、研究和推广陈澄波艺术不遗余力,使陈澄波丰厚的艺术作品与文献资料得以不断整理结集,展示传播。著名美术史家、台南成功大学教授萧琼瑞先生在陈澄波艺术研究上经年不辍,卓有成果,为这次展览付出了极大的学术心力。展览也得到两岸相关文化主管机构和许多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堪称共襄盛举。
最值得称道的是,展览举办之际,陈澄波的亲属向中国美术馆捐赠陈澄波的油画、水彩、素描等8幅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这是台湾老一辈油画家的作品第一次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体现了陈澄波亲属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两岸美术交流的贡献。展览举办之际,也编印了内容丰富的画册,并邀约两岸专家学者同席研讨。此举此意,既在于纪念陈澄波120周年诞辰,也在于探讨两岸共同书写现代以来的中国美术史,以缅怀前贤之心,前瞻交流之望,推动两岸文化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