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4月23日 星期三

    文坛“本末倒置”之风当休矣

    天灯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4月23日   03 版)

        前不久,我在博客上公布的一个通联邮箱接二连三地接到同一人数封邮件,发邮件者自称是我十多年前的旧同事,说了N多想念云云急于前来见面拜访之类的话。见其名字,隐约有些印象,当时隶属不同的部门,私下并无交往。循迹回访其博客,方知其年方几岁的孩子,已经被其成功包装成了“国内年纪最小会员级别最高”的作家,与文学大师们的合影着实惹眼。联想到自己近年偶尔在报刊上发点儿小豆腐块儿,在某些群众组织混了几个虚衔,心有所悟,尔后从另一彼此相熟的朋友处证实了我的猜测。

        爱好写作,原本是件志趣高雅之事。天赋高,更是难得。但对于一个十岁不到的孩子,偶尔涂鸦无可厚非,但将写作当成大事来抓,动辄写出数十万字的作品,在何种报刊上发过诗文,几岁加入了何级作协,担任多少校园组织头衔,参加过多少大师云集的活动……如此“比小”“比多”的行径,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心智和学习呢?在原本该好好学习的黄金时段,却用社会活动来包装自己,到底是望子成龙,还是本末倒置的拔苗助长?“成名要趁早”,但这不太早了点儿吗?自己的斤两自己明白,既无照亮对方的虚名,又无帮忙炒作的实惠,我惟有选择敬而避之。

        近日,偶然看见某知名文学选刊“邀请您推选心目中‘最爱女作家’”活动广告,入选的11位女作家有大众耳熟能详的,也有只是被圈儿内某些专家看好的。我对这份备选名单是如何出炉的,并无兴趣探究,而是这项活动本身及引发的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微信、微博、二维码、网站、纸媒……悉数上阵,一场大张旗鼓的全媒体营销活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有人喊号子,有人扎场子,还有无数粉丝敲边鼓,这要是一场纯粹的商业活动,无可厚非,但用在文学和作家身上,总令人感觉有些异样。

        如果说以年龄划分作家,算是当下中国文坛的一大“特色”的话,以赤裸裸的金钱财富衡量作家的价值,“作家富豪榜”受到越来越多的作家热捧,则成了作家们吸引公众眼球的一大“亮点”。眼下,又加入了一大新元素——性别。正在评选的是“最爱女作家”,下一步就该“最爱男作家”了吧?

        市场经济,娱乐至死。无论是前者的望子成龙,还是后者的不甘寂寞,于情,无可厚非,于理,却实难让人接受,尤其是用在文学上,总让人产生如鲠在喉的愤慨,欲一吐为快。

        前者只是个体,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他在某天真正懂得文学创作的艰辛后,或继续,或放弃,“榜样的力量”有限,都谈不上社会危害性。可后者的社会效应却截然不同。作为一家拥有一定话语权的知名选刊,不以作品论道,而以性别哗众取宠博眼球、迎合市场,这样的活动,砸了自家的牌子事儿小,污染了文学净土事儿大!

        生活万花筒,好事者拿作家说事儿,哗众取宠地搞几个排行榜、闹几个评选,原本无可厚非,可怕的是作家们自己对此类本末倒置的行为习以为常,并深以为然,以此为荣,甚至大有趋之若鹜的架势,长此以往,何来心思和精力创作?作家不靠作品说话,改用嘴皮、性别和脸蛋儿,中国文学将走向何方?被书写下的又该是怎样的时代记忆?我想,这不仅仅是作家和文坛的事情,它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去思考。

        “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想想钱锺书先生的淡泊名利,再想想这些“最爱”作家们和知名选刊的言行,不知羞臊了谁?!

        “更多的时候,市场背离文学,走俏的只是俗品、艳品。文学是有独立性的,是引导人类精神生活的旗帜,其价值和作用非市场所能衡量。如果把市场标准当作文学标准,依照市场法则经营文学,毁弃的将是文学自身”、“面对市场,今天的文学少了一点骨气和抱负。文学的本义是引领和提升,而不是迎合屈就。文学要有勇气,引导市场,引导消费……我们应该用精神的力量创造文学的市场。”听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江的这番话,还有作家想拿“市场”作为自己追名逐利的遮羞布吗?当下文坛这股追名逐利、本末倒置之风可休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